DeepSeek如何改變中國AI投資?具身智能距離清晰商業(yè)化還要多久?這些熱門話題吸引了眾多資深投資人熱烈討論。在 “第19屆中國投資年會·年度峰會”上,投中網主編曹瑋鈺與紅杉中國合伙人公元等嘉賓就當下AI與具身智能等話題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談。
公元從商業(yè)化的角度分析,今天的創(chuàng)業(yè)模式與互聯(lián)網時代很大的不同在于,明確的商業(yè)化路線的重要性已經讓位于技術的顛覆創(chuàng)新。因為一個新模型能力的突破,用戶可以瞬間轉移。而現(xiàn)在具身領域很有可能處在AI賽道2018年的階段,市場還沒有看到GPT時刻。但只要創(chuàng)業(yè)者和投資人相信AGI的未來,行業(yè)就一定能做出來。
以下為現(xiàn)場實錄整理:
Q
大家好,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叫DeepChat,我們主要想聊一下人工智能和具身的話題。我先來問一個問題,人工智能和具身這兩個賽道是不是足夠大,或者說仍有非常大的非共識?
公元 一方面確實在新時代的開端,像互聯(lián)網、移動互聯(lián)網剛剛開始的時候,真的是百花齊放,遍地都是機會。我好久沒有這種遍地都是機會的感覺。我們去年在更底層更硬的地方花了很多時間,在應用上面像剛才講的像content generation,像AI For Science,其實vertical還有很多的細分,我覺得是忙不過來。
Q
春節(jié)期間出現(xiàn)一個變量DeepSeek,打破了美國AGI的敘事,也打破了國內大模型的行業(yè)格局、技術路徑甚至估值體系。由此衍生出來了一個說法,有人預測未來國內一流的大模型只有三家,DeepSeek、千問和豆包。你怎么看這一觀點?
公元 DeepSeek干了一個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,是它的R1模型把o1秘而不宣的方法論,用一個非常簡潔和優(yōu)美的方式開源給了大眾,把全世界在后訓練又拉到同一起跑線,實現(xiàn)了“技術平權”。
但這一步我感覺只是開始,遠沒有說去給賽道一個結論,或者讓賽道進入到所謂的終局戰(zhàn)爭。DeepSeek只是打開了一扇門,把所謂的后訓練優(yōu)勢展現(xiàn)出來了。春節(jié)期間大家覺得后訓練很重要,預訓練到頭了;但是今天大家又覺得預訓練很重要,這其實才過了兩個月。
AI還是在快速變化的時候,大家說AI一天,人間一年?,F(xiàn)在很難預測未來會是哪幾家在線上,后訓練和預訓練像兩只腳一樣,可能是個需要雙輪前進的事情,所有的公司都在這兩條線上做努力,誰會先邁出下一只腳,更進一步,是大廠,還是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我覺得大家都不知道,我們剛剛開始。
Q
預測不好做,但是投資要干。最近有一些聲音,比如今年是AI應用元年,尤其美元基金都在投AI應用,最近AI Agent也很火熱。大家目前是怎么樣的布局思路?
公元 確實,當下在認知層面受到的挑戰(zhàn)越來越陡峭,每天需要學習非??欤ペs上模型迭代。很多朋友問我,最近忙到飛起,在忙啥?我說在忙著迎接AI的到來,每天在理解模型的邊界,模型進化的速度,這可能是現(xiàn)在和往常非常不一樣的點。
原來大家理解商業(yè)模式,去看一下DAU、MAU數據,去做一些商業(yè)價值的判斷。但今天我們已經屢次看到,隨著不同模型能力的一次次新突破,用戶可能會瞬間轉移,不再像原來一樣有明顯的用戶領先優(yōu)勢。對于投資人來講,去追隨或者去建立對AGI能力的感知,我覺得變得非常重要。
Q
現(xiàn)代科技的迭代非常快,具身智能也是如此,現(xiàn)在圈內大家開玩笑,除了投AI就是具身智能。但也有完全不同的聲音出現(xiàn)。你更認可哪一方的觀點?這種長期短期之間的搖擺,怎么去平衡?
公元 我覺得具身跟大模型是非常相似的?,F(xiàn)在具身領域很有可能處在2018年的LLM,還沒有看到GPT時刻。
現(xiàn)在創(chuàng)業(yè),不論AI創(chuàng)業(yè)或者具身,范式有一點變化在于創(chuàng)業(yè)者出發(fā)的時候很難講清楚應用。這跟原來我們看公司是非常不一樣,原來的公司BP上寫得清清楚楚,我能做什么。但今天可能寫不出來,只能寫這個技術路線是什么。這個時候就需要相信AGI,只要我們相信AGI的到來,就一定能做出這些東西,只是出發(fā)時候的具體目標可能并不是去做這些東西。
今天具身還在很早期,可能國外剛剛有一些foundation model出來,大家還沒有看到一個所謂的通用模型的原型,這個還需要一些時間。對于投資人來講,我們投的其實是誰能先做出來一個物理世界AGI的概率,這背后是我們做選擇的邏輯。
Q
NOVA年輕投資人榜單我們已經做了三年,每一年看到榜單,我們都會驚訝,可見行業(yè)變化之快。作為已上榜超過兩次的投資人,如果客觀概括你自身的競爭力,不用謙虛,你會怎么總結?
公元 我覺得還是足夠的熱愛和好奇心,曹老師好像每年都會問這個問題,我每年的答案都是熱愛和好奇心,確實是這樣。
比如我們每天學習大模型,不要把它當成學習,也不要把它當成工作,如果把它當成工作可能很難無時無刻的堅持,但當你足夠熱愛和足夠想知道其中的原理,想要知道世界的真相,想要知道到底要往哪個方向走,有充分的好奇心驅動的時候,就不再是一份工作,而變成生活的一部分,其實就沒有所謂的堅不堅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