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|徐瑾
知名青年學者、公眾號《徐瑾經濟人》主理人
社交媒體總是不缺新花樣,尤其能夠激發(fā)流量的新梗。
在過去,流行的是《欲望都市》或者xx城市女子圖鑒的大女主爽文,后來有段時間又流行各種“縣城貴婦”的種種歲月靜好,如今,最熱門的人設則是“江浙滬獨生女”的一生順遂。
“江浙滬獨生女”條件:中產及以上
在某博某書之類,只要你搜索一下,總能發(fā)現(xiàn)“江浙滬獨生女”已經是一個新人設流派,或者如媒體所言,一個新的都市傳說。
按照三聯(lián)等媒體報道,這些各種曬云淡風曬幸福背后,可以看出關鍵在于一生“順遂”,這樣人設一般定位“寶女”,“生活優(yōu)渥、受盡寵愛,家里大小做點兒生意,親戚給的壓歲錢都比初入職場的年終獎都多?!奔抑虚L輩的口頭禪就是,“哎呀,又不指著她養(yǎng)家!”好像是個江浙女生,都能輕松留個學,最終都能回歸到家中別墅,吃吃早午餐,隨便citywalk上上班,家中已經安排了她從出生到成年后的每一步。
初看起來,生活在粉紅濾鏡城堡中的,并不只是電影《芭比》中的芭比娃娃,還有各種“江浙滬獨生女”的人設。
在社交媒體推波助瀾之下,不少人對于“江浙滬獨生女”這個標簽頂禮膜拜。現(xiàn)實真是這樣么?是又不是。
不可否認,這樣的女孩子,在江浙滬自然有,甚至也比別的地方多一些,但她們不代表大多數。畢竟,就在各類這些曬幸福帖子或者文章之下,更多留言表示,自己雖然是江浙滬獨生女,卻也不過拼盡全力活成普通人。
這只是一種幸存者偏差——作為一個社交媒體典型的“江浙滬獨生女”,她們一般都是出身江浙滬城市中上家庭,父母生計無憂,而且多半情緒穩(wěn)定和睦,這些女孩子自身教育也算過得去,一般也會有一個工資不高但算體面的工作——如果你對真實中國家庭狀態(tài)、經濟形勢以及就業(yè)狀況有點了解,就知道同時湊齊這幾個條件,雖然比不上集齊龍珠那么困難,也非普通人。
換而言之,江浙滬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的高地,出生在江浙滬幾乎是占盡了地利。
這一兩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基本完整吃到改革開放40年的紅利,這就是天時;而所謂獨生子女的政策,也造成了全家資源傾注或者托舉一個人的身上,無論男女都不得不如此,這就是人和。所謂“江浙滬獨生女”,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要素,而且都是在平均線之上的水平,如果你對概率有點了解,就知道怎么多要素結合,在當下中國也不是俯首皆是。
即使你朋友圈出現(xiàn)一些接近的人物,也只是看起來像而已,不知道她們看得見的光鮮背后也有看不見的門檻。
當年輕人用“羨慕命運”代替“相信奮斗”
更重要的是,“江浙滬獨生女”關鍵條件根本沒出現(xiàn)在名字中,“江浙滬獨生女”必要條件甚至都不是江浙滬或者獨生甚至男女,而是中產或者城市中上階層。
他們的父母實力,其實已經是多數人的終點?!皶癜鼤褴嚂裢薅歼€能努努力接近一下,但展示自己是江浙滬獨生女的,完全是在曬命啊?!彼^曬命,其實就是曬起點,其實不分男女。
如果你在中國沿海或者大城市,總不難發(fā)現(xiàn)一些這樣的男孩女孩,個人未必多么出眾,但是生活很多方面符合江浙滬獨生女基本條件,他們的生活縱然有起落,一般都不會過得艱難,因為他們的家庭已經為他們設置了諸多安全網絡,即使有些失誤,也不至于因為一個行差踏錯就滑落底層。
問題在于,他們歲月靜好或者一生順遂,無非是有人負重前行,比如他們父輩以及祖父輩的已經為他們換來了一個相對不錯的起點。
這點其實在國外一樣,有能力的父母都會助力成年子女。不少研究指出,中產家庭當年輕人成家立業(yè)時,中年父母給予孩子的支持通常會大于從孩子那里獲得的;而且中產家庭的子女比起純粹的底層,即使面臨一樣的問題,多少也總有些挽回余地,因為家族構建的社會網絡會起到一定保護作用。
這不禁讓人想到一句老話,“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”。
也正因此,這種對于“江浙滬獨生女”之類的推崇,其實和“江浙滬獨生女”到底過得好不好,已經沒有多少關系。這體現(xiàn)了社會集體心理的變化:在階層向上流動難于向下流動的時代,憑借一己之力實現(xiàn)階層跨越甚至財務自由變得越來越難,大家看重能平安落地的東西,想法也更為認命,他們理想中的形象不再是大富大貴,而是一生順遂,不再推崇個人奮斗,而相信家族包辦,不再點贊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更傾向于相信命運的齒輪轉動的安排。
這種思潮變化,談不上好壞,只是在經濟下行時代的世道人心變化而已,就像年輕人流行考編去寺廟燒香一樣,都是社會情緒的演變。
算法為流量而生,而流量會帶來更多同質推薦,當你有一個刻板印象的時候,往往會在社交媒體加強這一回路。鋪天蓋地的“江浙滬獨生女”信息泛濫,其實只是疲憊不堪的部分公眾,期待一勞永逸的某種情感投射。
公主也得有長大那天
誠然,多年的財富增長以及獨生子女政策,確實給予部分女性空前的教育機會以及家庭支持,造就了瀟灑肆意的“江浙滬獨生女”人設。問題在于,這種傳說具備多大持續(xù)性?經濟學告訴我們,看起來很美好的事,總不會面面都光鮮,通過旁人艷羨的濾鏡,難免會有一些看不見的陰翳。
社交媒體中“江浙滬獨女”,一般都說家中做點生意,但現(xiàn)在多數生意已經不太容易賺錢,不少人在吃老本;而且,家長包辦的道路,即使開始走起來真的很香,這樣對于個人成長和可能性,其實是自我設限;更不用說,中國家庭對于子女無條件的愛的反面,也往往意味著無條件的控制,某些枷鎖,本身就是因愛之名。
更重要的是,“江浙滬獨女”的人設很難通吃一輩子,她們不可能永遠長不大,或者說一輩子是子女,總有一天也可能面臨為人子女、為人妻子和為人母親的責任。很多人生的挫折與痛苦即使父母也代替不了,父母的庇佑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,遇到婚嫁問題往往就是極大考驗。
幾年就是一個經濟周期,很難存在順遂一生的不變計劃,此刻的安逸不僅是犧牲未來的成長性,甚至也可能是風險的源頭。甚至,“江浙滬獨生女”如果有下一代,也許就很難再有她們這樣的機會。
依托家庭的庇佑,本質是一種推遲成年的行為,這也是一種全球趨勢,核心依舊是內卷時代,年輕人成年難立,但是成年不可能無限期推遲。
傳說總有終結時刻,公主也要長大,“寶女”有天可能會淪為“寶媽”,畢竟,即使是電影《芭比》的芭比,也面臨走出粉紅城堡的時刻,幸好她并不后悔,“我是一個解放了的人,我知道哭泣并不軟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