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【編者按】近期,國家統(tǒng)計局出版了紙質(zhì)版的第七次人口普查風(fēng)險數(shù)據(jù)資料。本文為“城市數(shù)據(jù)團”據(jù)此推出的七普縣數(shù)據(jù)報告系列的第三篇。作者陳沁。界面新聞獲授權(quán)刊發(fā)。
上一篇我們從“90后”和“70后”的視角,看了過去十年間人口流動的一些特征。本篇我們會談一談性別比例問題。人口普查分縣數(shù)據(jù)呈現(xiàn)出的性別失衡問題值得我們重視,性別比例失衡包括總體的性別失衡以及出生人口的性別失衡,兩個問題存在于不類型的城市中。
總體性別比的空間失衡
從下圖可以看到,性別比最高的城市首先是人口流入城市,廣東的東莞、深圳、佛山等城市在上一篇《深滬之外,哪些城市90后涌入最多》中,分別是90后增加倍數(shù)的第6、第1和第14名,在本文中則占據(jù)了性別比最高城市的前三把交椅。除了鄂爾多斯以外,性別比最高的城市都在中國的南方。
第二張圖列出的性別比最低的城市則恰好相反,首先以人口流出城市為主,例如周口、信陽、駐馬店等地,不僅是性別比較低的城市,同時也在上一篇文章的“90后人口減少倍數(shù)”中名列前茅。在人口流出城市中,東北城市集中分布在性別比最低的城市中,例如阜新、本溪、大慶、撫順、錦州、白城、丹東、吉林、牡丹江等。
“90后”的男性和女性,分別青睞哪些城市?
城市的總體性別比和人口流動雖然高度相關(guān),但并不是所有的低性別比城市都是人口流出城市;反過來,高性別比城市也并不一定是人口流入城市。不同性別的流動人口,事實上傾向于不同的城市。下圖使用過去十年內(nèi)90后人口的性別比變化情況,通過四個象限列出了這樣的四類城市——
上圖可以看到不同城市在過去十年內(nèi)的90后分性別比例增加值。
第一象限代表男性和女性都增加的象限。深圳、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東莞等大型城市基本處于這個象限內(nèi)。
第三象限則是男性和女性都減少的城市。人口流出的城市基本處于這個象限。
在第一和第三象限外,第二和第四象限分別代表男性流入但女性流出的城市,以及男性流出但女性流入的城市。前者包括紹興、臺州、鄂爾多斯、惠州等,后者則僅包括南寧市。
在上圖中,每個城市的男性占比增加與女性占比增加的差額,可以等同為不同性別對于該城市的“偏好程度”。城市越是偏向原點的左上方,說明這個城市越是受到男性青睞。這樣的青睞包括兩種可能性,第一種是像右上角的東莞一樣,從外地流入的男性人口大于女性人口;第二種更類似左下角的河源市,女性人口流出更多,而男性傾向于留守。
下圖列出了在所有“90后”凈流入的城市中,不同性別的遷徙人口更青睞的城市。最受男性青睞的是東莞,其系數(shù)高達35%,意味著來到東莞的90后中,男性比女性要多出35%以上。蘇州、嘉興緊隨其后,接下來的城市還包括惠州、中山、寧波、湖州等。這些城市的制造業(yè)普遍較為發(fā)達,呈現(xiàn)出工業(yè)城市更吸引男性遷徙人口的特征。
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中,深圳、上海、杭州等地更受男性青睞,來到這些城市的男性90后要比女性90后多7%以上。廣州、成都、北京相對更為均衡,90后男性和女性流入人口幾乎一樣。其中北京是唯一一個更受女性青睞的城市,其系數(shù)為-0.004,說明女性遷入北京的90后要比男性多出千分之四。
在女性更青睞的城市在圖中共有18個,出現(xiàn)了省會為主的顯著特征。除了大連和北京以外,其他的16個城市全部是所在省或者自治區(qū)的省會(首府),例如南寧、西安、鄭州、合肥、濟南……
省會吸引女性流入,而工業(yè)城市吸引男性流入,成為不同性別遷徙時的最主要特征之一。
出生性別比的總體趨勢向好,但仍有憂
上面我們討論的是遷徙人口和遷徙人口的性別比,而遷徙人口的性別比則往往被不同城市的特征所決定。
但一座城市的人口性別比,除了流動人口帶來的影響之外,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影響,就是出生人口的性別比。與流動人口性別比受城市特征影響不同,出生人口的性別比,按照生物學(xué)基本規(guī)律,應(yīng)當(dāng)是一個由自然決定的數(shù)字,自然的出生性別比大體應(yīng)該穩(wěn)定在105-107左右。
但由于出生前的性別選擇,或者特定性別人口的瞞報、漏報,從人口普查分縣數(shù)據(jù)中,我們能看到一系列遠遠偏離自然出生性別比的城市。
下圖列出了2020年出生性別比較高的城市,前五名分別為儋州、新余、鄂州、泉州和黃石,其出生性別比均在1.2以上,意味著在這些城市,每100個女嬰降生,就有超過120個男嬰降生。
可以看到,性別比最高的省份包括江西(新余、鷹潭、伊春、上饒、九江、吉安、撫州、南昌、贛州)、湖北(鄂州、黃石、黃岡、咸寧)、福建(泉州、三明、莆田、龍巖)、廣東(云浮、茂名、汕尾、湛江)、海南(儋州、??凇⑷齺啠?,他們占據(jù)了性別比最高的三十個城市的絕大部分,這些城市的出生性別比都高于120。
那么,120以上的性別比,意味著什么呢?
當(dāng)我們將數(shù)字全部堆疊在一起時,許多感性上的認知會被鈍化。舉個例子,江蘇省徐州市今年年初因某事件進入人們視野,許多媒體翻出徐州市高達119.5的性別比。但若是全國一起比較,徐州市119.5的出生性別比,實在是算不了什么。在2020年時,徐州市的出生性別比降低到112.3,在全國地級市中僅僅排名第84位,前面的83個城市,每一個都比徐州要更高。
讀者們可以仔細觀察上圖,其實上圖也同時用淺色柱子列出了這些城市在2010年時的出生性別比??梢园l(fā)現(xiàn),即使是在2020時出生性別比較高的城市,大多數(shù)也比2010年的出生性別比更低了,出生性別比呈現(xiàn)整體好轉(zhuǎn)的趨勢。
例如,海南省的儋州市在2020年時出生性別比高達127.7,但這已經(jīng)是比2010年的141.2要低得多數(shù)據(jù)了;而海口市的性別比也從六普的125.2下降至七普的122.6。但三亞市的性別比卻上升了,從117.2上升至119.2。我們也可以看到海南省從2010年以來努力降低出生性別比的一些新聞,但從結(jié)果的絕對值來看,出生性別比正?;罚诤D线€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。
但江西省似乎并不完全屬于趨勢向好的例子,江西省作為出生性別比偏離正常值最嚴重的省份,有九個城市上榜,而其中鷹潭、宜春、上饒等三個城市在過去十年中的出生性別比出現(xiàn)了不降反升的現(xiàn)象。和海南一樣,江西在過去也有不少“治理性別比”的新聞出現(xiàn)。
但這樣的新聞,似乎并沒有在江西帶來性別比的正?;?。
從全國范圍總體看,相較十年前,出生性別比確實縮小了,但是具體到城市,許多城市的出生性別比,距離正常值仍然很遠。
人口遷徙,能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帶來的問題嗎?
對于一座城市的人口性別問題,出生性別比和遷徙人口性別比是兩個不同的因素,也是兩個不同的作用力,對城市的未來產(chǎn)生巨大影響。
一般來說,出生性別比失衡的城市,在沒有人口流動時,必然會在二十年多后出現(xiàn)適婚年齡人口的性別比失衡。
那么,在有人口流動的情況下,這些出生人口性別比更高的地方,是會吸引更多男性從而加劇性別比失衡,還是會吸引更多女性從而減緩適婚人口的性別比呢?請看下圖:
上圖列出了不同城市的2010年出生性別比和在過去十年間90后遷徙人口的性別偏好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可以看到——越是出生性別比高,或者說越是“重男輕女”的地區(qū),反而在人口遷徙中越是女性偏向。
也就是說,出生性別比高的地區(qū),在人口流動的情況下,在其成年后的性別比會降低。
為什么會有這種現(xiàn)象?
從前文可知,遷徙人口偏向于女性,有兩種可能性,對于人口流入地區(qū)來說,這意味著女性遷徙者遷入更多,對于人口流出地區(qū)來說,則表示男性遷徙者遷出更多。我們將上圖分為兩組點,橙色點表示的是人口流入的地區(qū),在這部分地區(qū),出生性別比和遷徙人口的性別偏向沒有關(guān)系。藍色點表示人口流出的地區(qū),在這部分地區(qū),出生性別比越高的地區(qū),遷徙人口越是女性偏向,這意味著該地區(qū)的女性更少地從當(dāng)?shù)亓鞒?。使用交叉項回歸后可以算出:
一個地區(qū)越是吸引外來人口的流入,越是經(jīng)濟發(fā)達,那么這個地區(qū)的出生性別比就越少地影響該地區(qū)的性別分工。而越是人口流出,經(jīng)濟欠發(fā)達的地區(qū),其流出人口反而越可能集中在男性身上,而女性會被留在當(dāng)?shù)亍?/p>
因此,這種高出生性別比帶來的高女性偏向的流動人口,并不是通過女性流入帶來的,而是通過男性流出,而女性留守的方式實現(xiàn)的。
那么,人口遷徙帶來的這種效用,能夠多大程度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帶來的性別失衡問題呢?
很遺憾,從圖中可以看到,在那些出生人口性別比最失衡的地區(qū),如果出生帶來的性別比達到了140:100,但是由于男性流出所帶來的性別比減少,也至多能讓該地區(qū)的性別比減少至130:100,仍然會處在非常嚴重的失衡區(qū)間內(nèi)。
人口流動,能夠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全國范圍內(nèi)性別比均衡,但從數(shù)據(jù)結(jié)果來看,這樣的均衡過程對于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的地區(qū)來說,只是杯水車薪。性別失衡的治理,依然任重道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