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當前的“網絡租人”服務,大多存在服務內容彈性大、風險隱患多等問題。圖/網絡截圖
“可扮父母、扮男友、扮女友、扮親戚朋友……”臨近春節(jié),各類“網絡租人”服務又開始活躍。據(jù)《法治日報》報道,這些租賃服務存在各種風險隱患,有買家為租賃伴娘支付定金后,對方立刻消失;而賣家把自己出租給他人,本質上也是一場風險之旅。
一些租賃提供者涉嫌提供擦邊服務,甚至可能假借租賃服務之名介紹賣淫。在報道中,對于記者“需要做戲做得真,可能有肢體接觸”的要求,租賃提供者甚至稱,“錢到位也都能”。
人不能作為商品買賣,但人提供的服務可以?!熬W絡租人”服務滿足了一些人的社會交往、家庭關系需求,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人際“潤滑劑”的作用。此類服務因此獲得不少關注,但大多存在服務內容彈性大、風險隱患多等問題,需要警惕。
一方面,主流價值觀對此類服務褒貶不一,花錢請人扮演女友等角色意味著對其他人的隱瞞或欺騙,把握其中公序良俗的度并不容易;另一方面,其服務過程本身也存在邊界模糊性,讓被服務方和服務提供方都承受著風險。
標準化是現(xiàn)代服務業(yè)基本特征之一,然而,“網絡租人”服務恰恰很難被標準化,更多情況都只能是隨機應變。有賣家以“演員”來稱呼提供服務的扮演者,“租人回家”卻沒有現(xiàn)成劇本,一旦表演“穿幫”,輕則尷尬,重則造成家庭矛盾等現(xiàn)實沖突。
尤其是,此類“租人”服務,也時常游離在法律底線的邊緣。一些想要租賃“女友”的人,甚至會提出違法越界的需求。這就可能讓色情服務提供者覓得“商機”,以出租女友的名義變相實施賣淫。
當前,“網絡租人”服務提供方大多采取個人接單模式,或者是一些小型工作室,缺乏正規(guī)機構和平臺的制約,且很多都是口頭約定,一旦發(fā)生爭議就難以判斷責任歸屬。但“租人”不是游戲,而是一種雇傭服務,必須被納入法律軌道中。
比如,雙方事先就應商定服務細節(jié)、明確服務條款,以書面形式劃清權責;服務過程中,雙方應當嚴格遵循合約規(guī)定,履行好自身義務;服務結束后,更要清楚雙方關系的本質,不因虛假的角色扮演而迷失自我。
與此同時,為“租人”提供信息發(fā)布服務的平臺等也要盡到監(jiān)管責任,防止非法交易信息傳播。對于那些打著“租人”旗號賣淫、招嫖的違法犯罪線索,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。
當然,有些逾越法律邊界的“租人”活動是發(fā)生在私下場合,平臺不一定掌握具體信息,但也要保持警惕,做好證據(jù)留存等工作。
實際上,對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“網絡租人”雖然有可能應付“燃眉之急”,但終究不是解決個人問題的好辦法,也無法替代現(xiàn)實生活里的真實的關系,甚至是一種自欺欺人。
因此,積極面對現(xiàn)實,更加坦誠地建立和維持一段真實關系,才是與人相處的正確姿態(tài),而不要輕易踏上“網絡租人”的風險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