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(11月7日-11月11日)A股震蕩后上攻,市場信心逐漸修復。上證指數累計周漲0.54%,全周收報3087.29點;深證成指累跌0.43%,創(chuàng)業(yè)板指累跌1.87%。
周內共11個行業(yè)漲超3%,房地產、傳媒、建材漲幅居前,其中房地產板塊大漲超9%;電子、國防軍工、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跌幅較大。北上資金周累計凈流入54.01億元。
機構普遍分析,當前市場已完成二次探底,反彈趨勢逐漸形成。在A股業(yè)績下行周期臨近尾聲、中國經濟復蘇趨勢明確、海外收緊引致衰退預期上升三大邏輯支撐下,后續(xù)有望迎來反轉行情。
外資147億元回流A股
11月11日,A股迎來史詩級大反攻,三大指數漲幅均在2%上下,全市場2800多股飄紅,63股漲停,投資者情緒快速升溫,市場總成交額1.22萬億元,較前一交易日放量3803億元,創(chuàng)7月份以來新高。其中,北上資金單日大幅凈買入146.67億元,全線回歸,終結7日-10日的4連減倉,受到市場關注。
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、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近期公開表示,2022年摩根大通對中國股票整體看多。從年初到現在, MSCI中國和滬深300在美元計價標準上分別下跌了34%和25%,上證指數下跌了18%,在岸表現優(yōu)于離岸。
威靈頓投資直言,中國股市對于海外投資者來說仍是機會的海洋。從幾乎所有的衡量標準看,中國股市估值大多低于發(fā)達市場。哪怕是一些行業(yè)近期看起來估值偏高,但與國際比較卻仍處于低位。
施羅德投資分析,當前A股處于筑底階段,基于中期以上視角來看較具投資價值。行業(yè)上繼續(xù)偏好中下游,因為需求復蘇會導致利潤由上游流向中下游的趨勢變得顯著。同時,消費行業(yè)從收入利潤增速、資本回報率和現金流角度看均處于底部,估值也調到了比較舒服的位置;此外,建議關注以科技與醫(yī)藥為代表的成長性行業(yè),從中報中可見其現金流復蘇,疫情改善也會重整需求。
市場中期中小盤成長占優(yōu)
方正富邦基金分析,目前A股主要股指估值回落至歷史低位,投資性價比凸顯。2023年一季度可關注大盤價值的修復行情,但從中期來看,由于產業(yè)結構升級,高新企業(yè)層出不窮,中小盤成長占優(yōu)可能是未來3-5年中期維度A股市場的風格特征。
匯豐晉信基金認為,目前宏觀處于穩(wěn)信用狀態(tài),對應經濟處于筑底企穩(wěn)時間段。2023年疫情對經濟沖擊有望明顯減輕,助力經濟筑底回升,上市公司盈利也將隨之改善。海外方面,美國通脹超預期回落下美聯儲有望提前結束加息周期,屆時有望提振A股風險偏好,利好利率敏感板塊。
前海開源基金表示,對于A股而言,外部估值壓制因素已大幅減弱,在國內政策環(huán)境邊際向好的環(huán)境下,市場有望迎來正面修復。當前美國通脹拐點已現,美聯儲加息或將進入第二階段,同時,美元拐點已現,人民幣匯率外部壓力或將有所減弱,黃金或迎來左側配置機會。
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指出,國內穩(wěn)增長政策的落地已經開始。美國CPI數據公布后,加息拐點得到市場的認可,風險資產全面逆轉上揚,底部基本確認。中期看,目前市場仍然處于低位,上升行情將持續(xù)深化,后續(xù)可關注科創(chuàng)、成長板塊。
后市可關注四大主線
中融基金認為,目前A股具有較高的估值性價比,可關注能源、國產替代、穩(wěn)增長、疫后修復四條主線。能源主線方面,傳統(tǒng)能源中關注具有量增邏輯的煤炭公司或者仍有較大價格彈性的品種,新能源行業(yè)中關注具有技術進步、滲透率加速提升及估值具有吸引力的細分方向;國產替代方面,關注該領域下游的景氣度、國產化率及具有突破性進展節(jié)點的細分方向,如半導體上游、生命科學上游、制造業(yè)、軍工等;穩(wěn)增長方面,聚焦地產龍頭、基建鏈條成長股;疫后修復方面,關注國內為放松管控所作的準備及政策時間節(jié)點,關注具有成長性的品類(如露營、功能飲料)、周期向上的品類。
工銀瑞信基金指出,考慮到穩(wěn)增長政策托底方向明確,A股整體風險可控,市場將維持震蕩格局。在國內經濟偏弱、流動性較為寬松的背景下,一方面建議關注與經濟周期關聯較小的景氣成長板塊,如新能源、軍工、半導體、信創(chuàng)等;另一方面,建議關注受益干防疫政策邊際改善的前期受損板塊。
華泰柏瑞基金分析,隨著出口回落壓力加大,內需板塊有望相對跑贏,包括日益增強的自主可控重領域,消費及服務業(yè)也有望得到政策提振,四季度關注內需方向及外需優(yōu)勢領域。中期來看,產業(yè)轉型方興未艾,新時代下政策強調自主可控、能源安全、國防安全、信息安全等方向,先進制造領域的國產化突破加速,或成為構筑“中國優(yōu)勢”的重要來源。
浦銀安盛基金表示,A股經過前期筑底回調,投資性價比相對較高,當前市場更關注經濟的韌性和恢復發(fā)展層面。建議投資者關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困境反轉行業(yè)如地產、家電、出行等相關產業(yè)鏈;以及高景氣賽道如儲能、光伏、軍工、新能源車等方向,把握戰(zhàn)略建倉期,為未來積極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