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度造車400天,首款概念車正式發(fā)布,第一次公開交卷就火得一塌糊涂。
國內外媒體、KOL車評人、甚至友商,都認真觀看并給出評價,甚至有外媒在形容這款車時用到“革命性產品”、“來自未來”之類的評價。
當然,叫好的大有人在,質疑也不是沒有,而質疑的重點,更多聚焦在實際問題上:
褪去“汽車機器人”的概念,集度首款量產車,夠不夠競爭力?
集度首款產品,首發(fā)即熱議
概念車首發(fā)第一天,有關“集度汽車”的各大搜索指數,瞬間爆漲。
數據顯示,6月8日集度微信搜索指數近379萬,環(huán)比前一日飆升351%;百度頭條新聞的搜索指數也達到4459,較前一天增長超過3倍。
包括路透社在內的國內外各大傳統(tǒng)媒體、自媒體車評人,甚至是友商也均有關注,討論和評價從集度首款概念車本身,延伸到百度和整個產業(yè)。
整理一下輿論風向,喝彩聲占多數,質疑也不可避免,整體來看,有2種趨勢:
首先,國內和國外,呈現出不同畫風。
具體一點講,不管是叫好還是質疑,國內務實——更傾向于從車輛本身出發(fā),比如價格、智能化配置等等。
而國外則更務虛,除了平行傳送車輛基本信息,更多的討論是關于未來,比如類似電影《機械公敵》中的機器人暴動(額……似乎還真的沾點邊)。
外媒Electrek,在標題中著重提到集度概念車說話和分享情感的能力,從機器人的角度進行報道以及評價。
在技術性細節(jié)上,Electrek用讓人興奮評價。
國外電動車媒體FutureCar更夸張,直接在頭版頭條中,用Revolutionary(革命性)來闡述這款概念車。
知名科技媒體WIRED也給出看法:
China’s Jidu Robo-1 Looks Like It’s From the Future. Maybe It Is.(這款車可能來自未來。)
當然,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叫好,也有看起來有點奇怪的評價,比如Techradar:
“像我們20年前想象的未來”,這乍一看是夸……
而國內媒體和網友,相對來說,對這款車的質疑更多,而且質疑的關鍵非常清晰:有沒有競爭力?
比如虎嗅在文章中以史為鑒,態(tài)度不言自明:
百度智能駕駛此前已經走過太多彎路,百度Apollo開發(fā)的自主泊車AVP,在包括長城、威馬在內的車型上搭載上車,但不管是從合作進度還是量產效果,都不盡人意。從宣傳角度來說,集度提出的汽車機器人概念,始終是在業(yè)內圍繞技術和概念展開,針對真正買單的消費人群,始終沒有動靜。
對于集度這樣的后來者,更多的媒體則是放眼整個行業(yè),集度作為造車賽道后入場的玩家,如何能在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,以及眾多傳統(tǒng)主機廠的夾擊下獲得競爭力?
當然,對于車輛本身的設計細節(jié),還有友商CEO親自發(fā)起討論。
理想創(chuàng)始人李想此前就發(fā)文質疑,集度升降式的激光雷達,能不能過審都是個問題。
對了,還有一個小細節(jié)值得注意,在外媒的報道中,集度受到的關注度,最主要還是因為百度的關系,而另一位股東吉利汽車受到的關注則相對有限。
不知道是吉利合作造車的項目比較多,見怪不怪了。
還是集度喊得響亮的汽車機器人,真的讓機器人一面更受期待?
究竟是怎樣的車,熱度這么高?
不管是看好還是唱衰,反正這一大波流量,集度算是收割到手了,把目光轉向熱度中心的集度概念車,到底是個什么成色。
首先要說明的是,雖然是概念車,卻也是無限接近量產了,官方說法是重復性達90%。
從集度官方傳達出來的信息來看,這款車的一切,都是圍繞包括智能駕駛和人車交互的智能性展開的。
智能駕駛層面,底層計算硬件采用兩顆英偉達Orin X芯片,綜合算力508TOPS,全車搭載31個車外傳感器,包括:
2顆來自禾賽的升降式128線激光雷達;
5顆毫米波雷達;
12個超聲波雷達;
12個高清攝像頭,包括7個800萬像素攝像頭,4個300萬像素攝像頭以及1個200萬像素攝像頭。
算法方案不必說,百度Apoll提供底層算法,同時綜合成本、法規(guī)等方面的考量,進行二次開發(fā)和集成的商業(yè)化量產。
具體到功能上,集度早在幾個月前就有公開視頻流出,可以實現包括高速、城市開放道路以及泊車場景的點對點智能駕駛。
人車交互,包括座艙內外的交互能力,是集度定義汽車機器人的核心點。
集度官方披露,集度概念車搭載高通最新一代的8295座艙SoC芯片,綜合算力可以達到30TPOS,這也是目前業(yè)內最強的座艙芯片。
在算力基礎上,集度概念車可以實現主動感知變形和共情交互能力。
主動感知變形,主要包括前機蓋“跳燈式”可升降激光雷達、主動升降式尾翼ROBOWing、可折疊U型方向盤、升降式衛(wèi)星音箱、自適應天鵝頸0重力座椅等等。
比如激光雷達,可以在碰撞發(fā)生前,由AI介入進行主動潰縮或受力后物理潰縮,以此提升安全系數。
所謂共情交互,顧名思義,就是具備用戶情緒識別能力,能與外界交互自身狀態(tài)與情緒。
交互手段,車內主要靠一塊3D無界一體化超寬大屏和語音交互,車外主要是通過不同的燈語表達超車警示、提醒行人、顯示關鍵狀態(tài)等等。
另外,座艙交互系統(tǒng)的AI算法本地化,可以實現本地學習迭代成長。
以上,就是集度概念車的智能化核心,也是集度所強調的“汽車機器人”概念的具象能力。
而通過這一系列的展現,其實也能透過現象看底層邏輯,集度造車,或者造汽車機器人,究竟是更偏向車,還是更偏向機器人?
很顯然,集度更偏向于機器人。
所以集度Robo 01,展示出了把目前最受期待的一系列AI能力,放在“四個輪子”之上的嘗試。
至少作為集度首款產品的發(fā)布會,沒有太多的篇幅講到車輛工程本身。
而且對于車的各種設計和功能,發(fā)布會當時就引發(fā)了更多友商的不服氣。
可變形的升降的激光雷達,路特斯的朋友喊冤:路特斯Eletre用同樣的設計理念,我們發(fā)布時怎么關注度沒這么高?U型方向盤,像是在走入馬斯克陣營。
以及共情交互,車外燈語和情緒化對話,據說高合的高管一度開啟彈幕刷刷刷模式。
總之,車很熱,很受關注,夸的和質疑的都很大聲。
但這似乎還沒到給集度造車下定論的時候,因為按照車圈“約定俗成”,最終還得量產車說話。
集度已經明確,概念車和量產車之間,重合度高達90%。
所以不知道那不能重合的10%里,后視鏡、撥桿,以及B柱如果算的話,占比多少?
因為從目前車規(guī)和法規(guī)來看,后視鏡等應該還沒到能“不要”的時候。
以及最最最受人期待的是量產車售價,集度老板的老板——百度董事長李彥宏,已經在財報分析師會議上劇透,量產車定價瞄準20萬級別,下半年就能預訂……
所以如果單純從一款車的角度評判,性價比肯定是有的,畢竟類似智能化能力的上汽智己L7,都賣到40萬左右了。
One more thing
就在集度概念車發(fā)布后不久,同樣關注這輛車的小鵬CEO何小鵬,發(fā)布了一條朋友圈挺有意思。
何小鵬在朋友圈中表示:
繼全場景語音交互后,忽如一夜春風來,鵬翼門高仿遍地開啊。我們要繼續(xù)努力,實現一直被模仿,從未被超越的目標。
這……挺巧的是,最近兩天類似鵬翼門這樣的新車型,確實有點多,集度概念車是,哪吒S耀世版也是。
不知道何小鵬具體內涵的是誰?還是說指的是在座的各位?
不過,小鵬當初發(fā)布P7鵬翼版的時候,也不知道上世紀60年代就首創(chuàng)此類設計的阿爾法·羅密歐怎么想(手動狗頭)。
更不知道當年開源特斯拉造車核心技術的馬斯克,看見中國造車的火熱盛況和友商友好交流,又會怎么想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