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“成長的煩惱”:投資熱潮下,充電樁盈利難題何解?
每經記者 郭榮村 每經實習記者 安宇飛 每經編輯 梁梟
眼下,充電樁行業(yè)正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。
2021年10月,總規(guī)模10億元的南京隱碳能云新能源產業(yè)發(fā)展基金在南京簽約成立,由普洛斯隱山資本與充電樁企業(yè)云快充共同發(fā)起。據了解,這是充電基礎設施領域的第一支基金。
而在此前的半年時間內,云快充、特來電、星星充電等多位充電樁行業(yè)的“主要玩家”紛紛完成了新一輪融資。
盡管受到了資本熱捧,但充電樁行業(yè)仍面臨不少難題。頭豹研究院分析師王洋洋認為,大多數充電樁企業(yè)仍面臨“成長的煩惱”——盈利難。目前我國公共充電樁行業(yè)功率利用率平均只有4%左右。由于利用率較低,充電樁企業(yè)依賴電費差價和充電服務費的模式暫時較難盈利。
一邊是資本熱捧已成規(guī)模的充電樁企業(yè),另一邊是行業(yè)的盈利難題,兩相交織,就出現了“頭部企業(yè)可憑規(guī)模化效應吸引融資實現發(fā)展,中小企業(yè)融資能力差較難存活”的現實情況。但不論是頭部企業(yè)還是新入局者,“如何破解盈利難題”都是它們著重考慮的問題。
盈利難題究竟是如何產生的?這一難題是否會打擊充電樁企業(yè)擴張的積極性,導致充電樁建設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車滲透速度,從而加劇充電難題?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了多位業(yè)內人士尋求答案。
資本為何加速入局?
最近半年,資本正加速涌入充電樁行業(yè)。
今年9月,第三方充電樁運營服務平臺江蘇云快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云快充)宣布完成B2輪融資,投資方為蔚來資本。此前在6月,云快充曾宣布完成B1輪融資,投資方包括寧德時代(300750,SZ)、合力資本和財信產業(yè)基金。
今年6月20日,國內充電樁行業(yè)龍頭之一特銳德(300001,SZ)公告稱,其子公司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特來電)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普洛斯、國家電投、三峽集團、億緯鋰能(300014,SZ)等戰(zhàn)略投資者。特來電投后估值約為136億元,增資金額合計約3億元。
今年6月11日,充電服務商上海依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D輪3.5億元融資,由香港電訊(06823,HK)領投。
今年5月,萬幫星星充電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星星充電)完成B輪融資。據啟信寶數據,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、IDG資本、新希望集團、泰康資產、禹達投資、寶龍地產、遠洋集團等。
資本大量涌入或許和行業(yè)廣闊的發(fā)展空間有關。近年來,新能源汽車銷量和保有量正迅速增長。據商務部網站數據,2021年1~9月,我國新能源(4.500, -0.13, -2.81%)汽車銷量215.7萬輛,同比增長1.9倍。
公安部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9月,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78萬輛。從新注冊登記情況看,2021年前三季度,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187.1萬輛,同比增加119.9萬輛,增長178.49%。
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也推動了充電樁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據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(以下簡稱充電聯盟)數據,截至2021年9月,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104.4萬臺,較去年同期增長43.8萬臺。
與此同時,我國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的“車樁比”尚未達到此前規(guī)劃的水平。根據2015年國家發(fā)改委、國家能源局、工信部和住建部聯合印發(fā)的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(fā)展指南(2015-2020)》,規(guī)劃到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車樁比基本要達到1:1。但充電聯盟數據顯示,截止到2021年9月,我國公共類和私人類充電樁合計僅約222.3萬臺,結合678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,可算出車樁比約為3.05:1。也就是說,充電樁數量尚有一定發(fā)展空間。
頭豹研究院分析師王洋洋認為,從供給端來看,充電樁市場仍需大力投入,吸引大量玩家入場,競爭激烈。但前期投入大、維護成本高、成本回收周期長等因素導致充電樁企業(yè)在發(fā)展路上面臨高昂的成本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-500868029
一邊是火熱的市場需求,另一邊是高昂的前期成本,為了有更充足的資金擴張搶占市場份額,融資就成為不少充電樁企業(yè)的選擇。
而在入局的各路資本中,還出現了車企和新能源電池上下游上市公司:億緯鋰能參與了特來電的增資擴股,寧德時代參與了云快充B1輪融資,蔚來汽車旗下的未來資本參與云快充B2輪融資……可以看出,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鏈上的公司也在積極延伸自己的“觸手”。
一些公司在公告中披露了它們投資充電樁行業(yè)的原因。譬如,據億緯鋰能6月21日公告,公司參與特來電增資擴股事項,是基于對新能源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產業(yè)發(fā)展前景的看好,有利于增加公司投資收益,對公司延伸產業(yè)鏈條、優(yōu)化產業(yè)布局有著積極意義。
如今,充電樁行業(yè)尚處于“跑馬圈地”階段,擴張規(guī)模就意味著修筑“護城河”。行業(yè)龍頭之一特銳德就曾在2021年半年報中提到,公司快速布局充電網形成的規(guī)模優(yōu)勢是公司業(yè)務發(fā)展的重要競爭壁壘。由于充電樁的建設受到場地、區(qū)域電網容量的限制,在特定區(qū)域內能夠運營的充電樁數量有限,存在物理位置壟斷。同時,搶占充電樁行業(yè)布局先機需要巨大、持久的資金投入,進入壁壘較高。未來,充電網將成為各種車輛、能源等數據和信息的入口,充電網的規(guī)模優(yōu)勢將帶來極具價值的數據壟斷。
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資本選擇了加速涌入,為看好的企業(yè)擴張版圖提供更充足的資金,從而形成“規(guī)模壁壘”。
盈利難題從何而來?
“錢不是萬能的”,資本可以幫助充電樁企業(yè)們加快擴張的步伐,卻無法幫它們解決擺在眼前的盈利難題。
在充電樁行業(yè),即使是像特來電這樣已經形成一定規(guī)模的龍頭企業(yè)也不掙錢。
根據充電聯盟數據,2020年,特來電運營公共充電樁數量達20.74萬臺,充電量達27.06億度,兩項指標均為業(yè)內第一。但特銳德2020年財報顯示,該年度子公司特來電虧損7769.62萬元,子公司青島特來電虧損3079.75萬元,子公司成都特來電實現盈利,凈利潤為3800.39萬元。此前在特銳德2017年財報中,曾披露特來電2016年和2017年的業(yè)績情況,分別虧損2.94億元和1.95億元。
去年,安徽、廣東等多個省份都出現充電樁“爛尾”,這一現象也反映了充電樁的盈利難題。頭豹研究院分析師王洋洋認為,目前絕大部分充電樁企業(yè)未能摸索出一套持續(xù)有效的盈利模式。
據了解,目前中國充電樁產業(yè)鏈可分為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:上游是充電樁設備制造商,如科士達(002518,SZ)、國電南瑞(600406,SH)等;中游是充電樁運營商,如特來電、星星充電、云快充等;下游是整車企業(yè),如特斯拉和蔚來汽車等?!坝y”問題主要出現在中游的充電樁運營商身上。
頭豹研究院在《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行業(yè)概覽》中曾把充電樁運營企業(yè)分為三個類型:一類是國有企業(yè),如國家電網,這類企業(yè)以推廣充電樁為目的;一類是整車企業(yè),如上汽集團(600104,SH)、比亞迪(002594,SZ)等,這類企業(yè)以推廣汽車銷售為目的;還有一類則是特來電、星星充電這樣的專業(yè)化運營企業(yè),以運營盈利為目的。以此看來,“盈利難題”真正考驗的其實是充電樁專業(yè)化運營企業(yè)。
真鋰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墨柯表示,目前充電樁運營企業(yè)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賺取充電服務費和相關的廣告費,充電服務商盈利難是普遍存在的現象,主要原因是(與燃油車保有量相比)需要充電服務的電動汽車總量目前還不多。
而王洋洋認為,“盈利難”問題的核心在于充電樁的利用率不足。他說,截至目前,我國公共充電樁行業(yè)功率利用率平均只有4%左右。一般而言,利用率要達到10%~15%才能實現盈利。在低利用率下,收入上普遍依賴電費差價、充電服務費,暫時較難盈利。
此前記者采訪特銳德證券部工作人員時,對方也曾表示,比起“毛利率”指標,公司更重視充電樁的“利用率”這一數據。
東北證券曾做過一個測算,以擁有10個樁,單樁功率為30kW的公用充電樁為例,考慮服務費為0.5元/kWh的情形下,在補貼下公用充電站盈虧平衡的利用率需要達到6%,而目前公用樁使用率一般在4%左右,無法實現盈利。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-VCG111346047209
公共充電樁利用率低下,或許也是由于受到個人充電樁沖擊。墨柯表示,現階段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一般會自己裝充電樁,盡量不到公共充電樁去充電。
王洋洋稱,從需求端來看,雖然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不斷提升,但數量仍然有限,對公共充電樁的需求仍未完全激發(fā)。同時,有限的公共充電樁市場需求又被家用充電樁、車企自建充電樁分流,特斯拉、蔚來等銷量較好、自建充換電站的車企都曾對車主推出終身免費充換電服務。
根據充電聯盟的數據,目前我國充電樁以私用充電樁為主,2016年~2020年,我國私用充電樁數量增長最快,2020年私用充電樁在所有充電樁中占比為52%。
除此之外,充電樁的整體利用率不高可能也和位置等因素有關。頭豹研究院分析師吳天天認為,電樁的使用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,比如一個城市里市區(qū)或市區(qū)周邊商圈與住宅密集的充電使用頻率高,但較偏遠的地區(qū)使用率非常低,充電樁利用率無法最大化也提高了企業(yè)成本與資源浪費。
在充電樁使用率不足,運營企業(yè)面臨盈利難題,且充電樁建設、用地需要較高投入的背景下,充電樁行業(yè)的集中度也出現了提升。王洋洋表示,當前充電樁行業(yè)往頭部集中的趨勢明顯,國家電網、南方電網、特來電、星星充電等企業(yè)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,尚且有規(guī)?;谫Y生存下去,但融資能力有限的中小充電樁企業(yè)若無充電業(yè)務以外的盈利模式,將很難存活。
破局或需多方共同努力
中信建投證券的一份研報預測,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望達到3200萬輛的水平,車樁比按3:2.5測算,到2025年充電樁市場空間約為1000萬臺~1300萬臺,較目前規(guī)模有5倍~6倍增長空間。
但王洋洋表示,大部分充電樁企業(yè)目前采用的仍是燒錢跑馬圈地的戰(zhàn)略,謀求快速搶占市場,盈利模式單一,收入跟不上支出,導致“越建越虧”。
在“越建越虧”的背景下,充電樁企業(yè)擴張積極性顯然會受到打擊?!坝y題”影響的不只是充電樁運營企業(yè)的利潤,更是新能源車主們的充電體驗:若充電樁建設速度追不上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速度,形成了“速度差”,那充電難題將會進一步加劇。
吳天天表示,目前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“速度差”已經存在。從公共充電樁角度看,截至今年9月,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了678萬輛,而公共充電樁數量僅為百萬余臺。因此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比較高的地區(qū)的節(jié)假日或者高峰出行階段存在供需不平衡、排隊充電等現象。
“從私人充電樁角度看,由于居住地物業(yè)不配合、居住地沒有固定車位等因素,私人充電樁的安裝量受到限制,進一步加劇了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的問題??傮w來看盡管充電樁數量逐漸提升,但仍滿足不了飛速發(fā)展的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?!眳翘焯煺f。
那么,如何解決“盈利難題”呢?墨柯認為,主要還是要從供需兩個角度共同著手。充電服務的供給方面,主要是降低成本,這需要包括充電服務商、地主(場地擁有者)、電網、相關主管部門在內一同去想辦法。需求方面,墨柯表示電動汽車和充電樁是“分母和分子”的關系,電動汽車需要進一步發(fā)展,每年的產銷量要繼續(xù)上臺階,只有分母不斷擴大,分子才可能會提高。
吳天天稱,從運營維護成本角度來看,部分充電樁企業(yè)考慮到大量的充電樁設備需要解決很多的技術性問題,所以他們會配備比較多的運維人員,企業(yè)在這方面的運維成本比較高。但實際上充電樁技術方面的運維需求是沒有那么多的,充電樁企業(yè)應該考慮實際的運維需求配備運維人員,降低運維成本。
從供給角度,吳天天認為,在探索新的商業(yè)模式方面,充電樁企業(yè)仍然可以通過對車輛的充電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加以采集與分析,并將其有償提供給整車廠或相關電池廠商,以供他們進行技術研發(fā)。
封面圖片來源: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