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個冒充日本匠人制鍋賣鍋的網店被端了。
這家叫壹加生活的公司,注冊地址位于福建泉州,在天貓等電商平臺賣貨??伤麄儗ν庑麄魇恰叭毡局圃臁?,制造商為位于日本富山縣射水市松木的“日本株式會社伊藤制作所”。
更逼真的是,這企業(yè)還找了一位叫懷遠的中國演員,出演了“廣告片”。在網絡視頻里,懷遠化身日本人“伊藤慧太”侃侃而談:“這種質感的鐵鍋,并未落后于時代,這是一種匠心的傳承。”在這個雞湯故事里,“伊藤家族”四代制鍋,“一生只做一件事”,所以售價自然不菲,在800至1400余元之間。
“一生只做一件事”,這臺詞是不是有點眼熟?不少似是而非地打著日本品牌的網店,都愛用類似臺詞。細細“品味”其神韻,和前段時間被曝光的“神醫(yī)宇宙”也相近。一大堆冒充的神醫(yī),宣稱做了“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”,來推銷藥物。
其本質,都是通過“真人秀廣告”,來給產品造“人設”,讓人相信產品有歷史、有文化背書。這是電商時代的廣告,但因為形式逼真,又讓人不容易分辨其廣告的實質。
這些年,對于在傳統(tǒng)電視平臺播放的廣告,已經有著相對清晰的監(jiān)管規(guī)定。明星接代言廣告,通常也比較慎重,盡可能避免法律風險??删W絡購貨、直播帶貨等新銷售形式的興起,也讓廣告的表現形式更多元。
比如演員懷遠在網絡視頻里的這段演繹,如果放在電視廣告中,肯定可以歸入虛假廣告??稍诰W絡視頻中,當事人可能就存在僥幸心理,以為網絡平臺存在監(jiān)管灰色空間,而這種到底該如何判定,確實還需要有關部門給出答案。
如果從對消費者的誤導程度看,這種廣告比夸大產品質量的虛假廣告還要惡劣得多。因為整個產品,其實都是建立在欺騙的基礎上。前些年很多人推崇日本產品,認為其國內的“匠人”文化,保證了很多生活用品的質量非常高。
不少人去日本旅游,都會被親友委托帶貨,日本鍋曾經就是熱銷品之一。利用人們追捧的心理,用虛假廣告炮制虛假產品,這就涉嫌欺詐。
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羅翔已經指出,此案可以按刑法中的詐騙罪進行打擊。因為該網店的所作所為本質就是詐騙,編造“四代制鍋”的故事,讓消費者誤以為買到日本匠人的品牌產品。正是這種詐騙造成的誤解,才會有價值一兩百元的鍋賣到一千元的暴利空間。
希望這次的假冒日本鍋案例,能樹立治理類似網店詐騙形式的樣板。從消費者的角度看,因為單個維權成本高,爭取網店退貨賠償都很難,更不要說走司法途徑去狀告店家,很多也只能自認倒霉了。
維護消費者權益,一方面需要監(jiān)管關口前移,督促網絡平臺對這類網店加大打擊力度,否則就要承擔連帶責任;另一方面則要提高違法成本,讓網店經營者以及拍虛假廣告的演員,讓這個假鍋鏈條的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,都承擔法律責任,付出慘痛代價,才可以發(fā)出明確信號,捍衛(wèi)“網絡不是法外之地”的常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