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蕉在线视频网站,国产视频综合,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,成人亚洲综合,日本欧美高清全视频,国产视频黄色,欧美高清在线播放

財經雜志發(fā)文:救市需要真金白銀,不能靠暫緩IPO

如果市場上的資金不夠,監(jiān)管層需要減少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融資量,那么更應該縮減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規(guī)模,而非IPO規(guī)模。此外,相比于暫緩或者縮減IPO,A股更應該加大退市力度

文|葉冬艷 歐陽輝 曹輝寧

編輯|陸玲

2023年,中國GDP(國內生產總值)增長了5.2%,這是一個相當不俗的成績,表明中國經濟處在正常發(fā)展的軌道上。股市通常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,但是,我們的股票市場并沒有給予與經濟發(fā)展相符的回應,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在2023年分別下跌了3.70%和11.38%。

進入2024年,海外股票市場延續(xù)了2023年的漲勢。1月22日,道瓊斯指數收于38001.81點,首次突破38000點的大關;標普500指數收于4850.43點,雙雙錄得歷史最高收盤價。日經225指數也在1月23日創(chuàng)下了34年新高,收于36546.95點。1月30日,道瓊斯指數、標普500指數和日經225指數分別收于38467.31點、4924.97點和36065.86點。

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上證指數從年初的“殺回3000點”到“2900點失守”,再到“2800點失守”。救市的聲音又一次在投資者中響起,而暫緩IPO(首次公開募股)是呼聲頗高的救市舉措之一。

投資者呼吁暫緩IPO的原因是新發(fā)行股票會占用股票市場場內資金,如果沒有新的資金進入,可能會引發(fā)股市下跌,而暫緩IPO就是減少占用股市場內資金。但是,IPO是PE/VC投資的一個重要退出渠道,暫停IPO會增加PE/VC等戰(zhàn)略投資行業(yè)面臨的風險,使戰(zhàn)略投資人在做投資決策時變得更加謹慎、降低戰(zhàn)略投資規(guī)模,這不利于孵化高科技公司、不利于中國高科技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

除了IPO外,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也一樣會占用股市場內資金,而且A股的再融資規(guī)模遠超IPO規(guī)模。此外,上市公司再融資可能會稀釋公司盈利,從而降低每股盈利。因此,如果非得減少股市的融資量,更應該縮減再融資規(guī)模。

相比于美國股票市場,A股的退市率太低。退市太少,股票市場上的公司良莠不齊,差公司拖累了整個股票市場的表現,更占用了市場上稀缺的資金。因此,A股也應該加大退市力度。

A股曾經用減少或暫停IPO的方法來救市,力圖穩(wěn)定市場、緩解下行壓力,可能短期有效,但從長遠來看,效果并不好,因為這只是暫緩了市場上資金的流出,并沒有解決股票市場的源頭活水問題。

現在A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,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,但股市還是沒有起色,這說明投資者信心不足。 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認為救市不是暫緩IPO等技術措施能解決的,可能需要真金白銀,且出手要快、要重才能見效。 借鑒美國、日本等金融市場的經驗,央行要向金融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,防止股市流動性枯竭,降息降準;政府和受政府影響的資金直接入市,包括但不限于匯金增持股票,匯金申購ETF,保險資金入市等;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票,穩(wěn)定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。

A股再融資規(guī)模超過IPO

圖1是A股2014年至2023年首次融資(IPO)和再融資(SPO,包括增發(fā)和配股)規(guī)模。從總體趨勢看,A股IPO規(guī)模是逐漸上升的。比如,2014年IPO規(guī)模是669億元,2022年規(guī)模上升到了5869億元。不過在2023年,IPO規(guī)模有所下降,只有3565億元,同比下降了近40%。

A股的再融資規(guī)模呈現出上升再下降的趨勢。SPO規(guī)模從2014年的7070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17217億元,然后逐步下降到2023年的5940億元。相比較IPO,SPO規(guī)模更大。從2014年至2023年的每一年,SPO規(guī)模都要超過IPO。其中,在2016年,SPO規(guī)模更是IPO規(guī)模的11.5倍。最近十年間,IPO規(guī)??傆?9513億元,而SPO規(guī)模總計高達96780億元,是IPO的3.2倍。

圖2是美股2014年至2023年首次融資和再融資規(guī)模。與A股不一樣的是,大多數時候美股IPO規(guī)模是超過SPO的。最近十年時間里,只有2015年、2022年、2023年這三年IPO規(guī)模被SPO超過。十年間,美股SPO融資7177億美元,而IPO融資8618億美元,是SPO的1.2倍。

相對而言,2014年至2023年的十年間,A股市場IPO融資規(guī)模不如美股,但SPO融資規(guī)模超過了美股。

A股每股盈利增長幅度不及公司盈利

SPO可以給已上市公司帶來新增資本,同時也增加了它們的股本。如果SPO融資帶來的新增資本的盈利能力不如已有資本,那么SPO融資雖然增加公司盈利,但會使公司的每股盈利下降。

圖3是2014年-2023年滬深300指數的每股盈利(EPS)和公司盈利,為方便對比起見,兩個指標均以2014年為基準。從2014年至2023年,滬深300的公司盈利和每股盈利是逐步上漲的,但每股盈利的上漲幅度不如公司盈利。與2014年相比,2022年的公司盈利上漲了36%,而每股盈利只上漲了23%。

圖4是2014年-2023年標普500指數的每股盈利(EPS)和公司盈利。與滬深300指數類似的是,從2014年至2023年,標普500指數的公司盈利和每股盈利也是逐步上漲的,但漲幅要比滬深300的大。另外,標普500每股盈利的上漲幅度要大于公司盈利。與2014年相比,2023年的公司盈利上漲了63%,而每股盈利上升了80%。

未上市公司,特別是高科技行業(yè)的,由于可用作抵押品的實體資產不多,很難從銀行這樣的傳統渠道融資。通常情況下,公司為了獲取發(fā)展所需的資金,先是找天使投資人融資,進一步是找PE/VC融資。經過一段時間的發(fā)展后,公司為了融得更多的資金,同時也為了天使投資人、PE/VC有機會退出,公司可能被其他公司并購,或者通過IPO上市。

相比于未上市公司,已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融資渠道。除了可以在股市再融資,上市公司還可以通過債權融資,比如發(fā)債,或者向銀行借款。另外,未上市公司比上市公司更需要資金。一是因為上市公司通過IPO已經融入了一大筆資金;二是上市公司相對來說處于更成熟的發(fā)展階段,本身不需要那么多資金。

因此,如果市場上的資金不夠,監(jiān)管層需要減少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融資量,那么更應該縮減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規(guī)模,而非IPO規(guī)模。

天使投資和PE/VC等戰(zhàn)略投資人的一大退出方式是通過被投公司的IPO上市。如果IPO暫緩,原本可以上市的公司暫時不能上市了,那么很大一部分戰(zhàn)略投資資金囤積在這些待上市公司里,無法轉投到其他急需資金的好項目上去,降低了這部分戰(zhàn)略投資資金的使用效率。另外,暫緩IPO也使得戰(zhàn)略投資資金需要面對額外的政策不確定性,使戰(zhàn)略投資人在做投資決策時變得更加謹慎、降低戰(zhàn)略投資規(guī)模,這不利于孵化高科技公司。

A股歷史上共有九次IPO暫停,最近的三次分別是:2008年9月16日至2009年7月10日、2012年11月3日至2014年1月17日、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11月6日。三次IPO暫停期間,上證指數漲跌幅分別是:56.7%、-5.3%、-2.6%,也就是說,暫停IPO并不能保證股市的上漲。在2009年7月10日恢復IPO后,上證指數在一年內下跌了20.6%、在三年內下跌了30.3%。也就是說,與IPO暫停起始時間2008年9月16日相比,上證指數在恢復IPO三年后只上漲了9.2%。類似地,在2015年11月6日恢復IPO后,上證指數在一年內下跌了12.9%、在三年內下跌了25.9%。只有在2014年1月17日恢復IPO后,上證指數在一年內、三年內分別上漲了68.4%、54.8%。因此,暫停IPO可能在短期有效,但從長遠來看,效果并不好。

實際上,待上市公司自身會根據市場狀況調整自己的上市節(jié)奏。當股票市場大跌、估值低時,公司通過IPO融資是把自己的股票賣在了一個低價上,對股東來說并不劃算,因而會選擇延后IPO,市場上的融資需求自然而然地就下降了。相反,當股市大漲、估值高時,公司在此時上市可以把股票賣一個好價格,因而大量公司會選擇在此時上市,市場上的融資需求增加。

退市力度須加大

注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舉措,旨在逐步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和市場化改革,提高市場效率和透明度,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發(fā)展。在注冊制下,監(jiān)管部門只負責審查發(fā)行人提交材料是否符合信息披露義務,不管公司質量如何,不禁止證券發(fā)行。公司進行真實、全面、及時的信息披露,由股票市場判斷風險,投資者自己判斷公司質量、做出投資決策。暫緩IPO顯然與注冊制不符。

圖5是2001年至2022年中美股市IPO數量與上市公司數量。雖然A股飽受詬病的一點是IPO數量太多,但從上市公司數量上來看,大部分時間美股IPO數量是大幅超過A股的。自2001年至2022年共22年里,只有2011年、2012年、2016年、2017年、2022年這五年A股IPO數量超過了美股。A股在22年里通過IPO發(fā)行上市公司共4201家,美股發(fā)行上市了7929家,幾乎是A股的兩倍。

從股票市場上的公司數量來看,A股從2001年的1247家逐年上升到了2022年的5153家。雖然美股IPO公司數量超過A股,但美股上市公司數量卻是下降的。從2001年開始,上市公司的數量從7418家逐年下降,在2011年至2019年保持在5500家-5600家,近幾年才又開始上升到2022年的6527家。造成這種反差的是美國股票市場退市力度要遠大于A股。

在注冊制下,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(jiān)管,促進上市公司優(yōu)勝劣汰,暢通強制退市、主動退市、并購重組、破產重整等多元退出渠道。需要上市融資的公司應該都能快速上市,但是上市后表現不佳的公司,也應該快速地淘汰。大量的公司都有上市融資的機會,但市場上只留下其中的優(yōu)質公司,給與它們再融資的機會,同時也分享公司發(fā)展帶來的收獲。

圖6是2001年至2022年中美股市退市公司數量與退市率,退市率是當年的退市公司數量除以年末的上市公司數量。在2001年以前,A股只在1999年退市了一家公司。自2001年起,每年的退市公司數量不到20家,直到2021年才達到23家,2022年又上升到50家。A股的退市率一直不到1%。

從2001年至2019年,除了2013年、2014年、2018年,美股的退市公司數量超過了IPO數量。自2001年至2022年,美股平均每年退市近430家公司,退市率平均值為7%。

A股之所以會出現退市難的問題,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嚴謹規(guī)范且會嚴格執(zhí)行的退市制度。一方面,上市公司利益關系錯綜復雜,退市涉及債權人、公司員工以及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切身利益。而且一些大型國企的退市,往往會遭遇到地方政府和既得利益者千方百計的阻礙和干預。此外,上市公司退市去向單一。目前A股被強制退市的企業(yè)只有一個去處,那就是轉入流動性不足的新三板市場。而歐美股市由于建立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以及靈活的轉板機制,為退市公司提供了多個退市渠道。

A股IPO發(fā)行上市的公司數量比美股的少,但是A股的退市率大幅度的低于美股,因而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數量一直在增長。退市太少,市場上的公司良莠不齊,差公司拖累了整個股票市場的表現,也占用了市場上稀缺的資金。因此,相比于暫緩或者縮減IPO,A股更應該加大退市力度。

如果監(jiān)管不嚴,從而財務造假普遍存在的話,上市公司的盈利會“虛高”,因而A股可能只是對應于“虛高”盈利的估值偏低,而其實際估值并不低。另一方面,財務欺詐等違法行為在股市的普遍存在,也會使投資者對股市失去信任,從而降低對上市公司的估值。要想促進股市的健康發(fā)展,恢復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任,監(jiān)管力度必須加大。

A股還有一個經常受人詬病的地方是現金分紅不多。2018年-2023年,美股市場每融資1美元,給市場分紅(包括回購)3.98美元;A股市場每融資1元,給市場分紅(包括回購)0.86元。

現金分紅主要有三個好處:一是可以佐證公司賬上有真金白銀,凈利潤并不只是賬面數字;二是在公司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下,將錢返還給股東自己打理,是有利于股東的一個選擇;最后,對于股票的長期持有者來說,可以不用賣出股票就有現金流入。適度地提高現金分紅比例,特別是對于那些多年來只融資卻從不分紅的上市公司來說,可以減少財務造假的可能性,也能給股民帶來實際的現金流入,有助于提升股民對上市公司的信任感。

救市需要“真金白銀”

1929年10月23日,道瓊斯指數大跌6.3%,10月28日和29日繼續(xù)暴跌13.5%和11.7%。由于奉行不干預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,美國政府沒有在股市暴跌時采取實質性的干預措施。美國政府僅靠口頭講話來穩(wěn)定市場,對杠桿交易引發(fā)的拋售,對銀行的連鎖倒閉都沒有及時加以干預。1929年至1933年共出現了四次大的銀行恐慌,美國的金融信貸幾近全面陷于癱瘓。美聯儲也沒有及時釋放流動性,對1929年股災時的流動性緊張局面沒有采取任何有實質意義的行動,沒有及時地增加貨幣供應量、保證足夠的流動性。銀行的倒閉,導致工商企業(yè)特別是中小型工商企業(yè)的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,陷入困境或者破產造成更多的銀行壞賬,形成信貸收縮的負向循環(huán),實體經濟受到嚴重沖擊。美國GNP(國民生產總值)指數在1933年一季度達到低谷為53.2,僅相當于1928年的50%,比1921年的59點還低,這意味著美國經濟至少倒退了十多年。

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(fā)時,美股連續(xù)大跌、發(fā)生了四次熔斷,美聯儲果斷下場救市。3月9日,美股第一次熔斷,美聯儲在3月12日對回購市場注資1.5萬億美元;3月15日宣布零利率、開啟QE4。美股隨后又經歷了三次熔斷,美聯儲繼續(xù)推出救市政策,比如:3月23日推出無限量QE,支持CMBS等。政策風暴在3月23日至4月9日間發(fā)揮功效,自4月9日起股市止跌回升并回到了一個合理估值區(qū)間。

日經225指數在1989年12月29日達到歷史最高38915點,1990年的海灣戰(zhàn)爭使完全依賴石油進口的日本陷入恐慌,股價大幅下挫。雖中間有過反彈,但日經指數還是跌至1992年8月18日的14304點。日本政府在1995年前按照傳統的危機處理方式來解決金融機構出現的問題,連續(xù)降低利率、增加貨幣供應,但是收效甚微,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來穩(wěn)定股市和經濟,但力量太小,幾無成果。直到1997年,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,日本金融系統崩盤,日本政府才改變了態(tài)度,認真正視金融機構的危機處理,采取了諸如為問題金融機構直接注資的救援方式。市場對救援計劃反應正面,銀行類股票在三個月后上漲20%、一年后上漲80%。但自1989年底股市大跌,日本政府直到1998年才出臺大規(guī)模救市政策,最終整體救市成本占總體經濟GDP的13%。

2010年日經指數持續(xù)低迷時,日本央行于12月開始買入東證指數和日經指數的ETF。原計劃購買上限為4500億元,期限設為2011年底。此后,央行延長了期限,且數次上調額度上限。直到2021年“牛市”基本成形才逐步停止買入。

股市的異常波動會引發(fā)恐慌情緒,導致投資者的大規(guī)模拋售和市場資金的大量流失,進而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政府作為金融市場的最終救助者,需要及時出手救市,穩(wěn)定市場價格,并逆轉市場情緒,從而緩解市場恐慌和壓力,重建市場信心,防止發(fā)生股災、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造成過大傷害。在極端情況下的干預市場,有助于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發(fā)生,提振投資者信心,保證股市的穩(wěn)定運行。

從A股經驗來看,暫緩IPO并不是一個好的救市措施,如果非得減少股市的融資量,更應該縮減再融資規(guī)模。

借鑒美國、日本金融市場的經驗,救市需要真金白銀,且出手要快、要重。央行要向金融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、防止股市流動性枯竭,降息降準;政府和受政府影響的資金直接入市,包括但不限于匯金增持股票,匯金申購ETF,保險資金入市等;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票,穩(wěn)定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。

(作者葉冬艷為長江商學院研究學者,歐陽輝為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、杰出院長講席教授、高級副院長,曹輝寧為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