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蕉在线视频网站,国产视频综合,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,成人亚洲综合,日本欧美高清全视频,国产视频黄色,欧美高清在线播放

疫情下患病率增長30%,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何解?

新冠疫情之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

  已成為一個公共衛(wèi)生問題

  需要從政策、教育體系、醫(yī)療系統(tǒng)

  甚至生活方式等多個層面共同努力

  自今年1月放寒假以來,家住北京朝陽區(qū)的大學生孟曉涵已上網(wǎng)課10個月,期間只有極少數(shù)幾次回學校上課。

  “我覺得我的人生在2019年年底停擺了,到現(xiàn)在都沒有重啟?!?1月下旬一天晚上,她與大學朋友打電話,接通一瞬間,兩人就開始隔著電話“抱頭痛哭”,她們聊了一個半小時,互相傾述內心的壓抑感與節(jié)奏錯亂的大學生活。那晚,她睡得不好,睡眠只持續(xù)三個小時。

  孟曉涵是北京一所211大學的大三學生。隨著今年疫情形勢的嚴峻及波及面的廣泛,與很多高校一樣,孟曉涵所在學校全體學生上半年沒有返校,線上完成了春季學期的學習;秋季學期9月5日開學、返校,卻很快因為出現(xiàn)一例感染者,學校繼續(xù)封控。之后,學校解封后,學生出校需審批報備。11月中下旬,因北京出現(xiàn)疫情反彈,學校通知學生,希望大家盡快回家。

  “今年我只上了6次線下課。我的感覺就是,當生活秩序停擺的時候,我的精神也停擺了。不管是回校上課還是居家期間,我都無法做一些讓自己快樂、充實的事情,我只想躺著?!彼f。

  12月7日,國務院聯(lián)防聯(lián)控機制印發(fā)優(yōu)化疫情防控新十條,提出各地各校要堅決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,沒有疫情的學校要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,有疫情的學校要精準劃定風險區(qū)域,風險區(qū)域外仍要保證正常的教學、生活等秩序。

  隨著這場大流行持續(xù),新冠疫情之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,已成為全球性問題。比如,在英國,根據(jù)《衛(wèi)報》今年5月份的報道,來自英國國家醫(yī)療服務體系(NHS)的最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遭遇心理問題、正在治療或者等待治療的兒童與青少年2月份已經(jīng)達到了42萬人,達到2016年以來的最高記錄。

  在美國,根據(jù)美國疾控中心數(shù)據(jù),與2019年相比,2020年12~17歲青少年因心理健康原因就診比例增加了31%;此外,青春期女孩中,因進食障礙就診人數(shù)增加了一倍,因抽動障礙就診人數(shù)增加了兩倍。

  焦慮與抑郁感何來?

  孟曉涵這一屆學生的大學生活開始于2020年。18歲生日時,她剛剛邁入大一,她在家里自己的書桌前許愿,希望疫情盡快消失,但當她已經(jīng)20歲時,愿望依然沒有實現(xiàn),而她的精神狀況卻日漸惡化。

  她11月25日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雖然手上還有4、5個期末作業(yè)要趕,但自己卻無法集中注意力,只要坐下來,就感到抑制不住地想哭泣,“昨天基本上一直在哭,今天也覺得很崩潰”。更為嚴重的是,她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一些輕生的念頭。

  據(jù)孟曉涵觀察,她認識的同學和朋友中,這種精神狀態(tài)不健康的現(xiàn)象不是孤例。她的一個朋友前一段時間已經(jīng)診斷出患上了嚴重的焦慮和抑郁癥,并伴有非常明顯的失眠、胃痛。

  疫情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很具體的,這些影響也成為他們焦慮的主要壓力源。今年4月份,復旦大學大三學生劉萌原本打算報名6月份的英語四六級考試,但是該考試因疫情原因延期之后,到現(xiàn)在也不確定何時可以恢復,這讓她無法安排備考時間。11月28日、29日,北京、黑龍江先后通知原定于12月10日舉行的2022年下半年全國大學英語四、六級考試延期。

  因為轉為線上授課,期末考查的形式也發(fā)生了變化,從考試變?yōu)榻黄谀┱撐?。對劉萌來說,意味著要在一個月時間內完成10篇論文,學業(yè)壓力陡增。她說,有時候趕作業(yè),可能到凌晨三四點才休息,此前每兩天做一次核酸,使得前一天再晚睡,也要在早上6、7點起床做核酸,打亂了個人作息。所有這些變化,都讓劉萌陷入到持續(xù)焦慮中。

  據(jù)世界衛(wèi)生組織2022年3月發(fā)布的科學簡報,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,全球焦慮和抑郁發(fā)生率大幅增加了25%。百度指數(shù)顯示,今年3月以來,上海居民對“心理咨詢”的搜索激增。最近一個月,“心理咨詢”熱度大概同比上升了250%。

  新冠疫情正在掀起一場心理及精神層面的危機。“疫情或者是災難事件,影響的絕不僅限于直接受災的那些人或者被感染者。”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(yī)院兒童精神醫(yī)學首席專家、主任醫(yī)生鄭毅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對新冠疫情來說,被隔離的、居家的、不能正常上學的人群,都屬于受到影響的人,可以說疫情帶來的心理震動波及所有人。

  鄭毅指出,與國際同行的交流中,大家已達成共識,新冠疫情持續(xù)的時間如此之久,對精神和心理層面的負面作用,已從當下過渡到長期。對災難性事件來說,急性期影響可能是一些災難性的無助、生活無規(guī)律等各方面的混亂狀態(tài);長期來說,可能會出現(xiàn)情感交流的障礙、記憶力變差等,甚至會出現(xiàn)一些生理性的影響,比如肥胖、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內分泌功能的紊亂、大腦發(fā)育的異常等。

  青少年是更為脆弱的群體。鄭毅在臨床中觀察到,就診者主要分為兩類,小學生以行為問題比較突出,比如注意力集中問題、攻擊行為、交往困難等,年齡大一些的青少年,則主要是表現(xiàn)為焦慮、抑郁、網(wǎng)絡成癮問題等。今年4月,中科院院士、北京大學第六醫(yī)院院長陸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醫(yī)院這兩年因心理疾患就診的病人中,青少年增加了30%。

  2019~2021年,全國普通本科、職業(yè)本??乒舱猩^2800萬人。這2800余萬名“00后”,被稱作“疫情時代的大學生”。若計入在校生,全國受疫情潛在影響高校生可達6000萬人。陸林等學者在2021年發(fā)表的一篇論文,旨在評估大流行期間,學校長期停課情況下,學生心理健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。從2020年6月~7月調查武漢30所高校1.1萬余名大學生的情況來看,學生抑郁癥狀發(fā)生率高達41.5%,焦慮癥狀32.58%,失眠癥狀35%。

 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今年4月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,2021年11月份,他的團隊調查了三十多萬名中國的中小學生,發(fā)現(xiàn)因心理問題導致的傷害上升了很多,孩子們出現(xiàn)“四無”心理:學習無動力,沒有家長和老師逼著就不愛讀書;對真實世界無興趣,沉迷于游戲、各種社交媒體;社交無能力;以及對生命價值無感受。

  2021年,來自加拿大的學者對包括全球8萬余名未成年人的29項研究進行薈萃發(fā)現(xiàn),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期間,在臨床中觀察到,未成年人抑郁和焦慮癥狀的總患病率約分別增加了25.2%和20.5%;這一群體中,與大流行前的估計值相比,患病率翻了一番。對統(tǒng)計方法進一步改進后顯示,大流行后期,年齡較大的青少年、女孩患病率更高。這篇文章2021年8月發(fā)表在《美國醫(yī)學會期刊》上。

  “心理脆弱”人群遭遇外在沖擊

  中華預防醫(yī)學會精神衛(wèi)生分會主任委員、上海市精神衛(wèi)生中心黨委書記謝斌對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說,青少年在精神心理衛(wèi)生領域,原本就被劃分為“心理脆弱”人群,因為他們處在成長過程中,不斷產(chǎn)生適應性的行為,對外界變化更加敏感;而且他們所處的人生階段,正好在情緒和體力方面都比較充沛。這種情況下,疫情的暴發(fā)、相關的防疫措施及居家學習等外在事件,客觀上加重了環(huán)境帶來的心理應激。

  鄭毅也指出,疫情居家情況下,青少年群體缺乏同齡人的交流、支持,充沛的精力和敏感的情緒難以得到疏導,獨處情況下情緒容易失控。此外,大學生群體除了要面臨疫情限制帶來的壓抑、學業(yè)壓力等,還要開始考慮自我探索、畢業(yè)之后的前途等問題,在就業(yè)機會減少背景下,他們感到的困難和困惑就更多。

  今年6月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的文章中寫道,由于中小學和大學長期關閉,年輕人很容易受到社交孤立和交往脫節(jié)的影響;對一些兒童青少年來說,被迫待在家里可能會增加家庭緊張感或被虐待的風險,這些都是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因素。

  2021年,一篇發(fā)表在《神經(jīng)精神藥理學與生物精神病學進展》上的文章指出,人類本質上是社會性的。從進化角度來看,社會紐帶的形成是人類生存的基礎,也是保證健康的認知、情感、內分泌和免疫發(fā)育的基礎。正常情況下,保持社交距離對人類說來是不自然的。

  這篇論文進一步闡述,對于青少年來說,其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處于一個脆弱的發(fā)育窗口期,在關鍵時期發(fā)生任何應激性挑戰(zhàn),都可能引發(fā)短期和長期的認知和行為損害。縱向研究表明,青春期社會孤立等心理壓力源的存在,與生命后期高水平的C反應蛋白顯著相關。C反應蛋白是一種常見且易檢測的炎癥指標,表明身體對“有毒壓力”的反應。

  意識到新冠疫情可能會給人們的心理造成顯著壓力,華南師范大學特聘研究員袁杰所在的心理學院,早在2020年初便開通“心晴熱線”,為受疫情影響的公眾提供心理援助。今年11月,在廣州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時期,華南師范大學“心晴熱線”又增加了一條熱線。他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疫情對學生家庭的影響非常大,他的團隊接到很多學生家長和學生的求助電話。

  比如,一個典型的來電求助者是這樣的:一位高三的女生,本就面臨著高考沉重的學業(yè)壓力,居家上課之后,還要處理和父母之間的緊張的關系……所有這些都堆到了一起,讓這個學生難以承受和排解。

  如果將一個人的心理承受力與抗壓性比作“心理免疫力”,那么,謝斌指出,決定這種心理韌性的建設是多方面的,包括個性特質和認知模式、家庭環(huán)境、人際交往及社會支持網(wǎng)絡等。家長、同伴、同學、學校等要素,構成了一個青少年比較核心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里面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出了問題,都可能會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走向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。

  加重青少年疫情期間心理問題的一大因素,謝斌指出,就是成年人,尤其是家長。他們本身在疫情中就面臨著各種心理問題,比如焦慮、恐慌、對生活的不滿等,這些負面情緒容易傳導到青少年身上,使得他們產(chǎn)生“感應性的焦慮抑郁”。

  北京大學第六醫(yī)院兒童精神科醫(yī)生林紅曾多次參與過災后心理危機干預指導,也專門赴澳大利亞學習過災難精神衛(wèi)生。她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她在訪談和了解災后受影響的孩子時發(fā)現(xiàn),即便都遭遇同一個公共應激事件,此前家庭支持較好、生命經(jīng)歷較健康的孩子,有更好的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。與之相對,一些青少年可能之前就有心理健康問題或者苗頭,疫情背景下,心理問題更容易被激發(fā)和加重。

  “心晴熱線”的來電里,最多的是家長。疫情期間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有許多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,比如過分沉迷于手機,把自己關在房間、拒絕溝通等。袁杰說,家庭里,大家原來相安無事,居家隔離時會在一起,學生與父母間的一些沖突容易被放大,產(chǎn)生對立緊張的家庭關系,甚至爆發(fā)激烈的對抗。

 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楊彥平學者2022年4月初對上海1600余個青少年家庭開展了線上調查,發(fā)現(xiàn)在上海疫情最為嚴峻的4月,因為長時間居家,親子關系不和諧的比例明顯高于前兩年?!瓣P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,要先從解決父母的情緒問題著手?!?/p>

  從政策到家庭的全方位應對

  “新冠疫情帶來的心理健康危機,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沖擊,已是一個公共衛(wèi)生問題,而不僅是臨床治療問題?!编嵰阒赋觯@就需要從政策、教育體系、醫(yī)療系統(tǒng),甚至生活方式等多個層面來共同努力。

  《華爾街日報》在10月30日的報道中指出,在美國,一些學校利用心理健康篩查來決定班級或者全校的課程,比如增添一些關于如何做決策、調節(jié)情緒等技能的課程。美國全國學校心理學家協(xié)會心理學家希拉·德賽說,家長會被告知學校將組織評估活動,他們能夠查看量表所設置的問題,也可以不支持所開展的評估。

  2021年開始,馬薩諸塞州的梅蘇恩公立學校,在5~12年級的學生中開展創(chuàng)傷后應激癥狀篩查,該校此前已經(jīng)對學生們的焦慮和抑郁進行了評估。學區(qū)心理健康與行為服務主任約翰·克羅克認為,篩查以及隨后的干預,有可能防止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發(fā)生。

  該學區(qū)的篩查結果顯示,約38%的高中生在評估中顯示出中度到重度的創(chuàng)傷后壓力癥狀。學生們隨后被邀請參加學校的治療小組,或接受學校心理咨詢師、心理學學者和社會工作者的一對一治療。此外,該地區(qū)還為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員額外提供了處理創(chuàng)傷的培訓。

  學校層面,謝斌特別提到,原來的一些課程設置、教學進度要求、考試安排等等,也要根據(jù)疫情變化進行相應調整,以減輕學生和教師的壓力。

  北京大學第六醫(yī)院兒童精神科醫(yī)生林紅指出,學校與社會很重要,但是往往更多關注群體,要減緩疫情對兒童青少年的精神與心理健康影響,非常關鍵的是家長的參與。

  謝斌建議,學生在長期居家的情況下,父母要對孩子的行為更寬容,多一些接納,如果什么都看不慣、想要糾正,可能適得其反;另外,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,要注意自身的言行,為孩子適當屏蔽一些負面信息,更不要在無意間把自身的壓力轉移給孩子。

  此外,林紅還給出了一些較具體的建議,比如,父母要關心孩子的飲食、作息、睡眠,因為健康的生理狀態(tài)是良好精神狀態(tài)的基礎??臻g上,家庭成員間最好保有各自獨立空間,父母尤其不要隨意進入孩子的房間,會讓對方感覺被監(jiān)視、不信任。

  今年10月發(fā)表在《分子精神病學》的一篇題為《多吃發(fā)酵食品和纖維,可顯著降低壓力水平》的論文顯示,每日多攝入發(fā)酵食物和膳食纖維,堅持4周,可以顯著緩解精神壓力。45位受試者被分為兩組,在4周時間內采用兩種不同的飲食方案。其中一半受試者在飲食中增加了纖維和發(fā)酵食品的比例,比如泡菜、酸奶、奶酪等。實驗結束后,相比于對照組,實驗組報告稱感受的壓力下降了。這種有益于精神健康的飲食策略被稱作“精神益生菌飲食”。

  近年來, 政府層面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。2021年,經(jīng)中編辦批復同意,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(wèi)生防治中心成立,屬于國家衛(wèi)健委的直屬事業(yè)單位。這一年,教育部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,中小學校每年面向小學高年級、初中、高中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,推動建立“一生一策”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檔案。今年,教育部開展了“全國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動”,為教師實施心理健康篩查、義診,同時進行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培訓。

  綠蘿心數(shù)是國內知名的一家心理服務機構,成立于2018年,目前已經(jīng)為1.5萬余所學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務。該公司主要解決兩方面問題:一是幫助學校把有心理健康隱患的孩子篩查出來,并進行一系列干預,幫助其解決問題;二是幫助中小學培養(yǎng)心理健康的骨干隊伍,解決大部分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缺位或人員短缺問題。

  綠蘿心數(shù)總裁王勉對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說,“疫情期間,全國各地對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教師群體的情緒調適做了大量工作,也提供親子關系維護等多方面的培訓?!?/p>

  不過,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,目前中國仍然有很多短板。究其原因,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北京師范大學李亦菲教授分析,一是公眾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存在誤區(qū);二是學校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專業(yè)人員匱乏;三是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的作用沒有被充分的發(fā)動起來。

  實際上,“封控”之后,劉萌所在學校也并非沒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。學校當時給任課老師、輔導員都強調,要教職員工課上課下多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(tài),學校也開設了心理咨詢的公眾號,以及提供心理咨詢的通道。不過,在劉萌看來,她的心理問題不是幾次心理咨詢就能解決的,因為她面臨的是具體的、實際的困擾。

  “我覺得我很難再去做一個很長期的計劃了,因為我對明天會發(fā)生什么一無所知?!彼f,比如,自己需要決定以后是讀研、出國留學還是找工作,但是以留學來說,現(xiàn)在雅思、托福等語言考試反復被取消,也就無法安排什么時候開始備考,這些都會帶來持久性壓力。

  謝斌強調,疫情對于社會心理的影響,其實很大一部分就來自于不確定性。在教育、政策層面,今后要盡可能提高可預測性和穩(wěn)定感,比如說升學考試的安排,這樣學生能夠有相應心理預期,出現(xiàn)心理問題的風險也就會減小。

  一位高校心理咨詢師今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談及,校園如何制定具體的防疫政策,與學生溝通是否順暢,是影響學生心態(tài)變動的重要外因——對學生和其他校內人員“差別封?!?、擅自制造硬隔離“加碼封?!被蚍酪吡饔谝坏肚小⑿问交?,都可能在短期內引發(fā)學生情緒波動。

  “疫情帶來的是一種集體性的心理創(chuàng)傷,所有人都會卷入其中?!绷旨t說,但具體到個人來說,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大小、心理的韌性和彈性,又取決于每個人的先天基因與生理情況、家庭養(yǎng)育環(huán)境、校園經(jīng)歷與社會的整體情況。

  一些學者指出,實際上,疫情是危也是機,如果能夠為孩子們創(chuàng)造一個比較好的環(huán)境,可能當下的困難反而會培養(yǎng)他們抗挫折、面對逆境的能力,讓其內心未來會更加強大。

 ?。☉茉L者要求,文中孟曉涵與劉萌為化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