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淺一灣新基河從村中穿過,站在翻身橋上環(huán)顧四周,停靠在埠頭的龍舟,依水而建的涼棚,明清時代的祠堂廟宇,緊湊的民宅小巷在視野中次第展開……如今的新基村,依舊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,又洋溢著水鄉(xiāng)萬千風情。
這個有著800年歷史的水鄉(xiāng)古村,正悄然發(fā)生巨變。目前,新基村計劃投入3000萬元推進“水鄉(xiāng)特色示范村”建設,依托修繕古建筑、盤活古祠歷史資源、振興粵韻文化、扮靚村道小巷等舉措,讓古村再次煥發(fā)新生機、新活力,不久的將來一幅唯美的水鄉(xiāng)美景將得以重現(xiàn)。
讀懂新基從莫氏祠堂開始
新基村因河涌密布,土壤肥沃,曾稱“寧樂里”。村民自古臨涌而居,擁有水鄉(xiāng)質樸的性情,各姓氏共建鄉(xiāng)梓、和睦相處。而要讀懂新基,還得從祠堂開始。
火紅八月,記者從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趕到新基村,村內環(huán)境清幽、風情濃郁,河涌剔透碧藍,清澈見底,兩岸古榕參天,翠竹遍地。翻身橋上人來人往,橋西側的莫氏祠堂已是游客的必游之地。
莫氏祠堂是新基村歷史最悠久,規(guī)模最宏偉的祠堂。祠堂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,迄今已有400年歷史。歷史上經(jīng)過多次修繕,最近一次大修在2006年,保存了消失已久的一祠四墅形制。
造訪當天,正下著一場小雨,經(jīng)歷春雨沐浴后的莫氏祠堂更顯宏大與壯觀。進入祠堂,穿過了狹長的廣場,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佇立在中央,里面是一個四合院建筑。廣場的右側,是祠堂最有歷史價值的所在——幾塊灰白的麻石碑刻上,篆刻著莫氏家族史。屋脊上,不時能見灰塑花鳥、人物山水;壁畫則以傳統(tǒng)詩詞配上山水花草和人物,顯得恬靜休閑。
和大多數(shù)單姓氏祠堂不同,莫氏祠堂雖然稱“莫”,實際上是一座多姓氏祠堂,由新基村各姓氏共同出資修建,彰顯共建鄉(xiāng)梓的親情。村中各姓氏的族人,都可以在這里聚會。
除了莫氏祠堂外,璞潮家廟、月川莫公祠、愛東莫公祠……大大小小的祠堂在村前河涌沿岸一字排開,充分體現(xiàn)出水鄉(xiāng)村落布局的親水性。新基村黨委委員丁笑如說,新基村現(xiàn)保存明清時期祠堂11座,為研究新基發(fā)展史和嶺南地區(qū)祠堂建筑史具有一定價值。
“孝德”為古村注入溫潤內涵
經(jīng)過數(shù)百年來的演變,祠堂也成為新基村重要的文化載體。丁笑如告訴記者,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、鄉(xiāng)村治理中發(fā)揮過積極作用,溫潤了村民關系,促進鄉(xiāng)村和諧。
現(xiàn)在,莫氏祠堂已經(jīng)從家族式祠堂延伸變?yōu)椤按迨氛褂[館”“麻涌鎮(zhèn)中小學德育基地”“古梅樂韻基地”,成為了村民學習歷史文化、曲藝交流學習的場所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祠堂,感受著傳統(tǒng)文化的浸潤。而祠堂文化也影響了當?shù)卦S多村民,并對村里的孝德文化引以為傲。
在莫氏祠堂石牌坊橫額上,兩邊分別雕刻著“人倫坊表”“孝友家風”等大字。丁笑如介紹,《莫氏家訓》至今仍置于莫氏祠堂中,村民謹記祖訓傳承信義謙和、恭敬勤儉、以德勝人等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時至今日,訓育著一代又一代子孫后人,處處彰顯著孝德文化。
圍繞打造“孝德”品牌,新基村繪制孝德文化墻,開展“耆愛薈萃”老年人關愛計劃,舉辦老人宴,營造濃厚的尊老愛老氛圍。同時致力于建立全面而長效的敬老機制,例如在2019年成立了一個黨員志愿者小組,長期為村里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點對點幫助。
和諧文明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新基村民,先后涌現(xiàn)出“全國孝親敬老之星”莫許芳、蕭初安,“東莞好人”羅啟賢等大批道德模范,用實際行動踐行孝德風尚。
古建筑變身文化傳承新載體#p#分頁標題#e#
與大多數(shù)水鄉(xiāng)村落一樣,新基人對粵曲情有獨鐘,不僅愛聽也愛唱。每到夜晚,村里到處是一片鑼鼓歡騰、韻律悠揚的景象,而月川莫公祠則變身成為新基曲藝中心,每天晚上,唱私伙局的村民便三三兩兩來到公祠,天天都要過把戲癮!
談起新基村曲藝歷史,最早要追溯到民國初年,第一個私伙局——夜色文藝團以飄色形式演唱折子戲,深受村民歡迎。新中國成立后,粵曲愛好者組建了“百家鳴”業(yè)余粵劇團,自編自導自演的粵劇《鐵橋恨》在戲院上演,場場“爆棚”。1993年,新基曲藝中心在月川莫公祠成立,多次代表麻涌鎮(zhèn)參加市內外舉辦的各屆粵曲比賽,皆獲殊榮。2000年,新基村又被評為“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(xiāng)”。
2014年后,麻涌鎮(zhèn)全力打造“古梅樂韻”文化品牌系列活動,以莫氏祠堂為大舞臺,邀請知名藝術表演家和當?shù)鼗浨l(fā)燒友免費為群眾演出。每周六,莫氏宗祠準時“開唱”,《花田錯會》《東方之還》……一個個經(jīng)典曲目在祠堂里輪番上演。村民莫肖云說,自己退休后最快樂的時光便是與戲迷朋友在莫氏祠堂看粵曲表演,不同年齡段的戲迷圍坐在一起,此時打破了年齡的鴻溝,共同沉浸在悠揚的旋律中。
據(jù)介紹,“古梅樂韻”是以弘揚曲藝文化為主題,集合表演、欣賞、交流、培訓、展覽及講座等多種形式為一體的文化品牌,借助麻涌鎮(zhèn)“曲藝之鄉(xiāng)”的良好平臺,深挖渾厚的曲藝文化內涵,使富有水鄉(xiāng)特色的曲藝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。
在此基礎上,為讓"古梅樂韻"這一曲藝品牌走得更遠,麻涌從品牌的醞釀到人員的配置和活動的策劃都做了詳細的規(guī)劃,整合了曲藝名家、鎮(zhèn)內曲藝團體、少兒業(yè)余粵劇團以及曲藝愛好者等資源,充分發(fā)揮他們的曲藝素養(yǎng),全力打造一個專業(yè)化、大眾化和精英化的曲藝文化品牌。
“如今曲藝文化不僅涵養(yǎng)了鄉(xiāng)風文明,而且豐富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?!甭橛挎?zhèn)文化服務中心群文室副主任曹笑表示,通過搭建展示平臺,不僅活躍了基層文化氛圍,還讓廣大群眾在傳統(tǒng)文化熏陶中精神更加富有,為鄉(xiāng)村振興凝心聚力、培根鑄魂。
結合“省歷史文化名村”這一優(yōu)勢,新基村計劃投入3000萬元推進“水鄉(xiāng)特色示范村”建設,對村內的古建筑、街道、河涌、涼棚等進行全方位升級改造,特別是以莫氏祠堂為中心,打造一橫一縱示范街,大力振興粵韻傳統(tǒng)文化,吸引粵劇名人到村交流,培育一批后備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