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傳記很不好拍,尤其是如果傳主離我們的時間很近,可能牽涉到相關(guān)人員的隱私,對傳主以及一些爭議事件的評價也會束手束腳。這是大家對電影《梅艷芳》的一種矛盾心態(tài)。一方面,很擔(dān)心電影沒拍好——此前其實出過關(guān)于梅艷芳的電視劇和紀(jì)錄片,效果都不甚理想。
另一方面,粉絲們內(nèi)心又有所期待,畢竟都渴望在大銀幕上看到偶像。何況,早在2003年,梅艷芳本人便向安樂電影公司的江志強(qiáng)提出,希望他能為自己拍一部傳世的電影。這是梅艷芳本人未了的心愿。
《梅艷芳》海報
就這樣,筆者抱著期待又忐忑的心情走進(jìn)電影院。
很顯然,對于像梅艷芳這樣的傳奇人物,是很難在兩個小時出頭的時間講透的,在素材的選取上必然會有取舍?!睹菲G芳》采用了相對安全的編年體手法,記錄了梅艷芳6歲出道到她40歲時離世,這一短暫又輝煌的人生歷程中幾個重要的時間點和重要事件:六歲出道、比賽奪冠、首次錄音、與張國榮的友誼、與日本明星的跨國感情、掌摑事件、避走泰國、張國榮去世、1:99演唱會、最后的演唱會……
梅艷芳(王丹妮 飾)
如果說,電影有什么關(guān)鍵詞的話,那么就是“梅艷芳的愛”。她對舞臺的愛,對朋友的愛,對情人的愛,對樂迷的愛,對社會的愛……
梅艷芳(王丹妮 飾)是為舞臺而生的,她幼年時便和姐姐梅愛芳一起登臺賣唱。1982年,19歲的她參加TVB和華星唱片聯(lián)合舉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,獲得冠軍。憑借過人的才華、堅毅的精神、百變的造型、前衛(wèi)的理念,梅艷芳慢慢成長為一代巨星。
她對舞臺無盡的愛,淋漓盡致地體現(xiàn)在最后一場演唱會。已在生命暮年的她,身體虛弱不堪,但升降臺啟動的那一刻,她依舊是舞臺上睥睨天下、光芒四射的女王。她身著華麗的婚紗,告訴臺下的觀眾:“我這一生,是演員、亦是歌手,我不是第一次穿婚紗,但每次都不屬于我自己的,這也許是我一生中的遺憾。但我有你們的愛,已將這遺憾填補(bǔ),我把自己嫁給了音樂,嫁給了你們?!?/span>
最后一場演唱會身著婚紗離開舞臺
電影比較大膽的地方,是對梅艷芳感情生活的呈現(xiàn),選取了她與日本明星后藤夕輝(中島步 飾)和阿Ben(楊祐寧 飾)的兩段感情。與后藤夕輝的感情,雖兩情相悅,卻因外力被拆散;與阿Ben的感情,正趕上掌摑風(fēng)波,梅艷芳的事業(yè)處于低谷。
梅艷芳與后藤夕輝
兩段情感,讓觀眾看到了舞臺女王背后,作為一個普通女人梅艷芳的樣子。她也渴望愛情,戀愛中的她有感性沖動的一面,在人生的低谷時她亦是脆弱的,她也曾陷入自我懷疑……這些并不會損害梅艷芳的人格光輝,相反它讓梅艷芳顯得愈發(fā)真切而具體。
梅艷芳對朋友的豪爽仗義、對新人不遺余力的提攜與幫助,在演藝圈一直被津津樂道。電影除了記述與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的造型師Eddie(古天樂 飾)亦師亦友的關(guān)系外,著重展現(xiàn)了她與張國榮(劉俊謙 飾)的友情。梅艷芳與張國榮一同從新人走過來,一同走過孤獨與困惑,相互鼓勵、打氣,并肩想象未來……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在同一年去世,在天堂依然可以相互做伴。
梅艷芳與張國榮遐想未來
梅艷芳不僅僅是百變天后、舞臺女皇,在她去世之后,她成為香港娛樂圈獨一無二的“香港的女兒”。既因為她與香港這座城市一同成長,她從底層一路打拼向上,她身上體現(xiàn)出的頑強(qiáng)拼搏、永不妥協(xié)的精神,也正是香港這座城市的底色;也因為她對香港、對祖國始終赤誠的熱愛,她熱愛公益,心有大愛,一直努力回饋社會。就像她反復(fù)說的:上天給她的饋贈,她左手接完,右手就給出去一點。
“香港的女兒”與香港一起成長
傳記電影對演員的演技有巨大的考驗,新人演員王丹妮著實下了苦功夫,尤其是少女時期的梅艷芳,眼光瀲滟,顧盼生姿,還原得非常到位。不過,到了梅艷芳患病時期,在表現(xiàn)那種脆弱中的不認(rèn)命時,王丹妮顯得生澀了些,人物的閱歷感并沒有體現(xiàn)出來。
初出茅廬階段的梅艷芳
也因為梅艷芳實在是太“厚重”了,電影似乎也對演員的詮釋帶有某種不信任,所以需要借助真人影像的效果來喚起觀眾的共情。也的確,每一次出現(xiàn)梅艷芳的真人影像,觀眾的心都被揪了一下,演員的功能這個時候也就被嚴(yán)重弱化了。也難怪有些觀眾會提出質(zhì)疑:為什么不干脆拍紀(jì)錄片?
電影中穿插了一些真人影像
電影的劇本總體上還是太過保守。以編年體的形式做一個總體性的回顧,但也造成大量關(guān)鍵事件、關(guān)鍵人物的缺失;更關(guān)鍵的是,電影保留的那些梅艷芳的人生片段,不少也流于平鋪直敘,缺乏戲劇性的沖突和高潮。梅艷芳的粉絲自然可以get到,但如果只是一個普通觀眾抱著欣賞一部傳記電影的心態(tài)走進(jìn)影院,他們可能就很難完整地感受到梅艷芳的魅力,他們也不一定能理解,為什么大家這么愛梅艷芳。
坦白講,作為一部傳記電影,《梅艷芳》不能令人滿意,但我其實也不忍心苛責(zé)主創(chuàng)者。他們的束手束腳,恰恰是因為他們是梅艷芳的粉絲,他們太愛梅艷芳了。所以那些有爭議、有分歧、可能涉及到人物內(nèi)心更復(fù)雜面向的部分,主創(chuàng)者全部剔除了。
比如梅艷芳與后藤夕輝的感情,“后藤夕輝”并非那個日本男星的名字,電影給改名了,他與梅艷芳的這段感情也被做了最大程度且最善意的“解讀”。電影固然是“保護(hù)”了梅艷芳,但其實也失去了一個探索人物內(nèi)心的機(jī)會,也完全弱化了這段感情對梅艷芳造成的傷害和影響。同樣的處理,也存在于掌摑風(fēng)波后避走泰國這一階段,人物的內(nèi)心轉(zhuǎn)變?nèi)狈ψ銐蚯逦囊罁?jù)。
制作人江志強(qiáng)說:“其實我后來想到,她當(dāng)時準(zhǔn)備最后的演唱會是來告別她的歌迷,而找我拍這部電影,是想回饋喜歡她的影迷?!苯习暹@句話說得坦誠。如果是從傳記電影的角度看,《梅艷芳》有種種不足;但從粉絲電影的角度看,《梅艷芳》的確是足夠粉絲們哭得稀里嘩啦。